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89583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黄桥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 36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抹煞(sh) 摭(zh)拾 冰雹(bo) 不露(l)声色B、妩(f)媚 灰烬(jn) 要挟(xi) 引吭(hng)试啼C、炽(zh)热 屏(bng)窒 闸(xi)门 六艺经传(zhun)D、叱咤(ch) 墓冢(zhng) 水泵(bng) 物阜(f)民丰2、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迷惘 蒙敝 烦恼 以竟全功B、敷演 沉湎 急躁 妄自菲薄C、寂漠 稻竿 跋涉 新芽竞长D、袒率 磕绊 宣响 苍海一粟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

2、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越好。C、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D、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B、总导演郎昆近日宣布,2005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首次建成并投入使用。C、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和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水平。

3、D、高考复习有三忌:一忌患得患失,二忌相互攀比,三忌怨天尤人。二、(12 分,每小题 2 分)5、下列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从而师之D、学不可以已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B、而闻者彰 彰:清楚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难道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淑敏,生于 1952 年,山东文登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红处方、昆仑殇。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 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

4、。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荀子一书为其所著,保存至今。D、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郞,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阅读沁园春雪,完成第8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2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

5、物,还看今朝。8、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指出下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长沙写于 1925 年,时值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抒发感慨,点明自己的革命壮志。B、雪写于 1936 年,其时日寇侵占我东北地区,进一步向华北推进,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一支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词人通过这件事来表达中国人民的气概和决心。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以天下为己任,新的一代无产阶级是过去任何阶级与人都无法比拟的,也表达了词人乐观、无畏、必胜的信念。D、从艺术手法上看,两词意境高远,气象宏伟,景

6、象壮丽。都是上阕主要写景,下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阅读曾卓的我遥望这首诗,完成 910 题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9、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是人心中的寄托,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B、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是指诗人经历过的人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C、 “而今我到达了” ,指诗人到达了年轻时曾“遥望”的年龄,寄托了人生苦短的情绪。D、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指追忆中的青

7、春年华,表露诗人失去青春以后的一种遗憾。10、关于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上段写年轻的时候对年老时的“遥望” ,表现诗人年轻时对青春的珍惜。B、诗的下段写年老的时候对年轻时的“遥望” ,表现诗人年老时对青春的怀念。C、诗的上下两段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不同感受。D、诗的构思的巧妙之处是把时间转换为空间,把人生浓缩为一段不平常的旅程。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

8、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味、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

9、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恶草具:粗劣的饭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至于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其

10、皆出于此乎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作师说以贻之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B、C、D、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

11、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第卷 (共114分)四、 (17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楚使归,具以报项王。译文: _ _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 _ (3)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译文: 16、阅读下面的诗

12、歌,回答下列问题。(8 分)夜 到 渔 家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1) 诗前两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反映了渔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试加以分析。答:_ _(2) 本诗后两联如何写“行客”盼渔人归来的心情?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答:_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4 分,任选两小题)(1)_,_,用心躁也。(2)_,_,如是而已。(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_,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 分)巷 柯灵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

13、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会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儿,你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