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教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817559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教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0 常用逻辑用语 目标认知考试大纲要求: 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 了解命题“若p, 则 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分析四种命题相互关系. 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4.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重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难点:根据命题关系或充分(或必要 ) 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命题1.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如p,q,r,m,n等. (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真 命题 (3)命题“”的真假判定方式: 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真命题,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有时在推导时加上语气词“一定”能帮助 判断。如:一定推出. 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 注意: “不一定等于3”不能判定真假,它不是命题. 2.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p 或 q; p 且 q;非 p(即命题

3、p 的否定) . (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 非 2 / 10 真真假真真 真假假真假 假真真真假 假假真假假 当 p、q 同时为假时,“p 或 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 当 p、q 同时为真时,“p 且 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非 p”与 p 的真假相反 . 注意: (1)逻辑连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 或 q”为例:一是p 成立 且 q 不成立,二是p 不成立但q 成立,三是p 成立且 q 也成立。可以类比于集合中“或”. (2)“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 “p 或 q”的否定是“p 且q”

4、;“p 且 q” 的否定是“p 或q”. (3)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知识点二:四种命题1. 四种命题的形式: 用 p 和 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 p 和 q 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 则 q; 逆命题:若q 则 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 四种命题的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 . 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 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 除、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 命题与集合之间可

5、以建立对应关系,在这样的对应下,逻辑联结词和集合的运算具有一致性,命 题的“且” 、 “或” 、 “非”恰好分别对应集合的“交” 、 “并” 、 “补” ,因此,我们就可以从集合的角 度进一步认识有关这些逻辑联结词的规定。 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定义: 对于“若p 则 q”形式的命题: 从逻辑观点上,关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判定在 于区分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之间的关系 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若 pq,但 qp,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 10 若q

6、p且pq,则p是q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既有pq,又有 qp,记作 pq,则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若pq且qp,则p是q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的观点上,关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判定 在于判断p、q相应的集合关系 建立与p、q相应的集合,即 :p Ax p x成立 , :q Bx q x成立 若AB,则 p是q的充分条件,若AB,则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A,则p是q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成立的充要条件; 若 AB且 BA,则p是q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2. 理解认知: (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 再用结论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 (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 “当且仅当”. “有且仅有” . “必须且只须”. “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 3. 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 (2)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 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 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 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 利用集合间

8、的包含关系判断,比如AB可判断为 AB;A=B可判断为AB,且 BA,即 AB. 如图: “”“,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知识点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全称 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表示形式为“所有”、“任意”、“每一个”等,通常用符 号“”表示,读作“对任意”。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 p(x) 4 / 10 成立”可表示为“”,其中M为给定的集合,p(x) 是关于 x 的命题 . (II )存在量词及表示:表示部分的量称为存在量词。表示形式为“有一个”,“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

9、”,“有点”, “有些”等,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存在”。含有 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 p(x) 成立”可表示 为“”,其中 M为给定的集合,p(x) 是关于 x 的命题 . 2.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I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他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II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 特称命题p:,他的否定: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注意: (1)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不同的. 命题的否定只对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否定一 次),而命题的否命题则需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否定二次)。

10、 (2)一些常见的词的否定: 正面词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一定是至少一个至多一个 否定词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一定不是一个也没有至少两个 规律方法指导 1. 解答命题及其真假判断问题时,首先要理解命题及相关概念,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真 假性一致 . 2. 要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3. 要注意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交”“补”是相关的,将二 者相互对照可加深认识和理解. 4. 处理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必须分清条件和结论。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必须证明充分 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判断充要条件一般有三种方法:用集合的观点、用定义和利用命 题的等价性;求充要条件的思路是:先

11、求必要条件,再证明这个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 5. 特别重视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总结升华: 1.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步骤: 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判断其中简单命题p 和 q 的真假; 根据规定(或真假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2. 条件“或”是“或”的关系,否定时要注意. 类型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2. 写出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b=0,则 a=0 或 b=0”的逆命题,否 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解析: 逆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0 或 b=0, 则 ab=0, 真命题; 5 / 10 否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b0,则 a0 且 b0,真命题; 逆否命题:已知是实数,

12、若a 0且 b 0,则 ab0,真命题。 总结升华: 1.“已知是实数”为命题的大前提,写命题时不应该忽略; 2.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 3. 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 类型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 总结升华: 1. 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每一个元素,验证成立; 要判断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使不成立可; 2. 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的真假,依据:只要在限定集合M 中,至少能找到一个,使 成立,则这个特称命题就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 类型四:充要条件的判断 总结升华: 1. 处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要分清条件与结论;

13、 2. 正确使用判定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要重视等价关系转换,特别是与关系 . 类型五: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总结升华: 由 p 或 q 为真,知p、 q 必有其一为真,由p 且 q 为假,知p、q 必有一个为假,所以, “ p 假且 q 真”或“ p 真且 q 假” .可先求出命题p 及命题 q 为真的条件,再分类讨论 总结升华: 从认知已知条件切入,将四种命题或充要条件问题向集合问题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 类型六:证明总结升华: 1.利用反证法证明时,首先正确地作出反设(否定结论).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 得出矛盾,从而假设不正确,原命题成立,反证法一般适宜结论本身以否定形式出

14、现, 或以“至多” 、 “至少”形式出现,或关于唯一性、存在性问题,或者结论的反面是 比原命题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 2. 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总结升华: 1. 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所以必须分清条件是什 么,结论是什么。 2. 充分性:由条件结论;必要性:由结论条件. 3.叙述方式的变化(比如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的充分不必要要条件是” ). 三、典型例题选讲 6 / 10 例 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已知a,b,c为实数,若0ac,则 2 0axbx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15、根; (2)两条平行线不相交; (3)若 22 0 xy,则x,y全为零 分析: 写出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形式,关键是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 式,再根据四种命题的定义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即可 解: ( 1)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 2 0axbx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ac, (假); 否命题:若0ac,则 2 0axbxc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假); 逆否命题:若 2 0axbxc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ac, (真) (2)原命题形式可写成: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不相交,(真) ; 逆命题: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平行,(假) ; 否命题:若两条直线不平

16、行,则它们相交,(假) ; 逆否命题: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不平行,(真) (3)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 22 0 xy, (真) ; 否命题:若 22 0 xy,则x,y不全为零,(真) ;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 22 0 xy, (真) 归纳小结: (1) 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四种形式,并能进行真假判断,强化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2) 要注意四种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判断一个命题是 真命题时,要严格按照数学逻辑进行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时,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3) 在否定条件或结论时,要注意否定词语的使用常见否定词语有: 正面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 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至少有两个 例 2 说明下列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 不等式 2 20 xx的解集是2x x或1x; 43; 方程没有实数根 分析: 根据命题中出现的逻辑联结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