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273193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1334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节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数学课程改革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这个问题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革随着社会和数学本身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的需求,数学教育的改革将会不断进行实际上不仅在我国,就是世界范围内,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文化观的关系4.5.1 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观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数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向又受数学教育观的制约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所反映的数学教育观可以归纳为:1突出学生主体的素质

2、教育观21 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存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智慧的竞争是创新力的开发创新力是人生命力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教育的本义和灵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创新教育,所以说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体现了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必须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族素质, “有教无类” 让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使每一个人都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在天赋的智慧潜能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基础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帮助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发展、终生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实践生活以及做人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主体性素质教育尊重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 全面性素质

4、教育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标因此,按照素质教育即创新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就不能只满足于掌握专门的数学知识,而应该发展数学思维、培养人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作与交流能力、竞争意识、责任感,帮助所有学生挖掘出隐藏在自己身上的不同的创造潜力,有效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与竞争能力 ;差异性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充分发展和显示人的差异性的教育.每个儿童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其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要重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 “每个人都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2全面认识数学本质和作

5、用的数学观2数学教育观是受数学观制约的20 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的出现及其与数学的结合,使数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数学的面貌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数学观: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现代社会的交流媒体、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简洁的语言和手段、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应用过程,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从原来将数学视为科学转变为现在将数学视为文化; 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运用数学描

6、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是对数学作用的理解总之,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就是立足于这样的数学本质观和数学作用观来认识数学在素质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3转变教师角色的数学教学观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应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

7、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这个问题将在“基层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师”一节专门讨论4多种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评价观公民的数学修养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的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5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技术观在现代信息社会要充分考虑以计算机(计算器)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它们

8、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上述数学教育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作了很好的铺垫4.5.2 与时俱进的数学课程观21 世纪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对数学素质与数学教育的要求,已经在课程改革的动因处说明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其内容应该对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价值,并且是人人都能够获得的;在高中阶段,则应尽可能充分反映学习者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数学因此,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

9、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利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成长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根据上述数学教育观的变化,与时俱进的数学课程观应该是:31动态发展的数学课程这是由时代发展决定的数学知识只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相对真理,具有发展性、开放性、不完备性和相对确定性,数学学科的框架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数学课程作为传播数学科学的课程,必须随数学学科的动态变化而变化2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这在“突出学生主体的素质教育观”已经说明,即数学课程要体现对学生的公平,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0、,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3自我生长的数学课程这是数学本身的发展决定的数学课程不是僵化的静态的表现为一堆数学符号、概念、命题的集合,它应该是富有活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有机体” 它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动因,这些动因可以来自数学自身、可以来自数学与现实生活及社会应用的结合、也可以来自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学习行为方式的需求、还可以来自教学实施中卓有成效的调动与激励等数学课程的活动需要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核心课程目标之下,揭示和寻求上述各种因素的生长点和结合点,并将其整合于数学课程的设计之中4系统开放的数学课程这是数学的文化属性决定的由于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应用和数学自

11、身都在迅猛发展因此,数学课程应当是一个拓展的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一方面指数学学科自身的拓展性,另一方面指它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4.5.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及其意义1 国家课程标准的含义及性质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我们已经谈到“通过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意义,在这里,将对国家课程标准作进一步的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12、范和质量要求,是对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它具有法定性质,因此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计划规定了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课程标准则是根据课程计划来确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沿用教学大纲的形式,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本学科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的表述方式比较笼统和单一,往往限于“初步了解” 、 “理解” 、“掌握” 、 “运用”等抽象的描述,对有关内容应学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而知识点的表述方式却十分清楚、具体,占的比例也大得多因此,所有人员(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考试命题人员)更

13、多的是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清楚什么是学习不足,什么是过度学习、过度训练因此,这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标准的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目标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4理念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 “课程标准”一词,有的侧重指令性,强化管理的功能,所以通常冠以“国家课程标准” ;而有的侧重指导性,强化参照或评价的功能,所以称为“全国性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框架” 数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中

14、的核心科目在 21 世纪到来之际,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00 年,美国的“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GTM)”颁布了已准备 10 年之久的数学课程标准 ,向全国推行;同样,日本的数学教学“指导要领”也在 21 世纪初正式推出;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也都相应地进行了数学课程的改革我国于 2001 年首先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接着又在 2003 年推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样,我国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进入到实施阶段,在未来的 10 年中,我国数学教育将在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与传统相比较有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2 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 1国家课程标准

15、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史中一块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会引发我国基础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变化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关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基础教育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于是,国家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从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 ,走向关注培养结果的“课程标准” ,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了明确而科学的质量标准这种标准不仅包括学生的学术质量,还包括学生的生活质量、发展质量,以及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课程评价与管理方面的质量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

16、现实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理想多年来,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认识有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做法似乎就是增加一些活动课,而基础教育的现实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课程标准就是素质教育在相应阶段的质量标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公民素养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教材多元化是顺应课程管理民主化这一国际潮流的体现然而,多元化是在一定的标准和框架内的各有特色的多本化我国在前几次课程改革中教材多元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明确的框架,因而导致简单的、重复的多本化,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课程标准确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而不仅仅是内容标准,同时以学段代替以前按学期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