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5384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资料教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知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能培训科 柳运景,第一章 燃烧 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一章 燃烧,第一节 概述 燃烧,就是平常所说的“着火”。一旦失去对燃烧的控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危害。 一、燃烧的本质与燃烧现象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是燃烧现象的三个主要特征。 根据这三个特征,可以区别燃烧现象与其他现象。,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第一章 燃烧,二、燃烧的条件(燃烧三要素)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可燃物 一般说来,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如碳、硫、磷、

2、氢、钠、铁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 可燃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及种类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第一章 燃烧,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易燃固体、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三大类。一般来讲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次是固体。 严格地讲,可燃物与不燃物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铁和铜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能燃烧。赤热的铁、赤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剧烈燃烧,但一般还是把铁和铜作为不燃物对待。 2.氧化剂 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严格地说这样叫不

3、甚合理,因为它们不是“帮助”燃烧而是“参与”燃烧。),第一章 燃烧,3点火源 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 点火源的种类很多,如: (1)明火 生产用火,如用于气焊的乙炔火焰,电焊火花,加热炉,锅炉中油、煤的燃烧火焰等。 非生产性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炉灶火等。 (2)电火花 如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静电放 电火花等。 (3)冲击与摩擦火花 如砂轮、铁器摩擦产生的火花等。 (4)聚集的日光 (5)已经燃烧的物质,就可以成为它附近可燃物的点火源。,第一章 燃烧,三、燃烧的分类 1按着火方式分,可分为两类:强制着火(点燃)和自发着火(自燃)。

4、(1)强制着火:可燃物直接接触外部能源(即点火源)引起的燃烧。在接近点火源处,局部开始燃起火焰,然后向四周传播。 (2)自发着火: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一般也需要外部提供一定的能量,但是提供能量的方式与强制着火不同,点火源并不与可燃物直接接触,不是局部地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而是间接地、整体地加热可燃物,从而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 本身自燃不需外界提供能量,而是靠可燃物本身内部的某种过程(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提供能量,使其温度升高而自发着火。,第一章 燃烧,2按燃烧时可燃物的状态分,可分为气相燃烧、液相燃烧和固相燃烧三类。 (1)气相燃烧:燃烧反应在进行时,可燃

5、物和氧化剂均为气相。其特征是有火焰产生。 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 (2)液相燃烧:燃烧时可燃物呈液态,(注意:并非液体燃烧)。大部分液体燃烧是通过蒸发分解成可燃气体,呈气相燃烧的,只有某些液体在高温状态下直接发生燃烧。 (3)固相燃烧:燃烧进行时可燃物为固相。其特点是:没有火焰,只产生光和热(阴燃)。某些固体在燃烧时呈气相燃烧,而某些固体在燃烧时,既有气相燃烧,又有固相燃烧。,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一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前两个条件

6、,即可燃物和氧化剂。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及扑救火灾的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减少空气中氧含量的窒息灭火法; 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冷却灭火法; 隔离火源与可燃物质的隔离灭火法; 消除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化学抑制灭火法。,第二章 火灾扑救,1.窒息灭火法 此法即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质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1)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海草席、沙土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 (2)将水蒸气、惰性气体通入燃烧区域内; (3)利用建筑物上原来的门、窗以及生产、贮运设备上的盖、阀门等,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等。 (4)

7、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灭火(在万不得已而条件又许可的情况下)。,第二章 火灾扑救,采用窒息灭火法,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此法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堵塞或封闭的房间、生产及贮运设备内发生的火灾,而且燃烧区域内应没有氧化剂存在。 (2)在采用水淹办法救火时,必须考虑到水与可燃物质接触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有,则不能用。 (3)采用此法时,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后,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的房间或设备,新鲜空气流入,导致“死灰复燃”。,第二章 火灾扑救,2冷却灭火法 此法是常用的灭火方法。即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来终止燃烧。也可用

8、灭火剂喷洒在火场附近未燃的可燃物上起冷却作用,防止其受辐射热影响升温而起火。 3.隔离灭火法 这也是常用的灭火法之一。即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隔离灭火法常用的具体措施有:,第二章 火灾扑救,(1)将可燃、易燃、易爆物质和氧化剂,从燃烧区移出至安全地点; (2)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 (3)用泡沫覆盖已着火的可燃液体表面,把燃烧区与可燃液体表面隔开,阻止可燃蒸气进入燃烧区; (4)拆除与燃烧物相连的易燃建筑物; (5)在着火林区周围挖隔离沟; (6)用水流、泥浆或用爆炸等方法封闭井

9、口,扑救油气井喷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4化学抑制灭火法 窒息、冷却、隔离灭火法,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均不参与燃烧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法。而化学抑制灭火法则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起到抑制反应的作用。具体说就是使燃烧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与灭火剂中的卤素离子相结合,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自由基,从而切断了氢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链,使燃烧停止。 目前常用的1211,1202,1301都属起抑制燃烧反应作用的灭火剂。使用这类灭火剂时,一定要将灭火剂准确地喷洒在燃烧区内,否则灭火效果不好。,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二节 灭火剂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 选择灭火剂的基本

10、要求是灭火效能高,使用方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物基本无害。 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下面做简要介绍。,第二章 火灾扑救,一、水(及水蒸气) 水是不燃液体,它的来源丰富,取用方便,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天然灭火剂。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不同的化学剂组成混合液使用。 1水的灭火原理 (1)冷却作用:水的比热较大(为lcal/g 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 ),是木炭比热的5倍,是一般金属比热的10倍。当常温水与炽热的燃烧物接触时,在被加热和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使燃烧物因温度降低而灭火。,第二章 火灾扑救,(2)窒息作用(稀释作用):在密闭的房间或设备中,

11、这个作用比较明显。水汽化成水蒸气,体积扩大很多(1L水能汽化成1700L水蒸气),可稀释燃烧区中的可燃气(蒸气)与氧气,使它们的浓度下降,从而使可燃物因“缺氧”而停止燃烧。 (3)隔离作用:在密集水流的机械冲击作用下,将可燃物与点火源分隔开来而灭火。 2用水灭火的几种形式 (1)普通无压力水 用容器盛装,人工浇到燃烧物上。 (2)加压的密集水流 灭火效果比普通无压力水好。 (3)雾化水 它的喷射面广,因水成雾滴状,吸热量更大,灭火效果更好。 (4)水蒸气,第二章 火灾扑救,3水灭火剂的优缺点 (1)水的优点是: 与其他灭火剂比,水的比热较大,冷却作用显著 价格便宜 易于远距离输送 水在化学上呈

12、中性,对人无毒、无害 (2)水的缺点是: 水在0时会结冰,当泵暂时停止供水时,会在管道中形成冰冻堵塞; 水对很多物品如档案、图书、珍贵物品等,有破坏作用;,第二章 火灾扑救,许多物品经水浸湿后会膨胀变重,有可能使楼板发生危险,如书库、棉布或棉花仓库等; 用水扑救橡胶粉、煤粉等物品的火灾时,由于水不能或很难浸透燃烧介质,因而灭火效率很低。必须向水中添加润湿剂才能弥补以上不足。 4水灭火剂的适用范围 除以下情况下,都可以考虑用水灭火。 (1)忌水性物质如轻金属、电石等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它们能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及放热,扩大火势甚至导致爆炸。,第二章 火灾扑救,(2)不溶于水,且比重比

13、水小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着火不能用水扑救。但原油、重油可用雾状水扑救。 (3)密集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否则有可能把燃烧物冲散,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 (4)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贮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因为水流能引起酸的飞溅、流散,遇可燃物质后,又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5)高温设备着火,不宜用水扑救,因为这会使金属机械强度受到影响。 (6)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第二章 火灾扑救,二、泡沫灭火剂 凡能与水混溶,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称为泡沫灭火剂。 1泡沫灭火剂分类 按照生成泡沫

14、的机理,泡沫灭火剂可以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大类。 化学泡沫是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及泡沫稳定剂相互作用而成的膜状气泡群,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 AL2(SO4)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空气泡沫又称机械泡沫,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空气在泡沫发生器中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成的膜状气泡群,泡内一般为空气。,第二章 火灾扑救,2灭火原理 (1)由于泡沫中充填大量气体,比重小(0.0010.5),可漂浮于液体的表面,或附着于一般可燃固体表面,形成一个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同时阻断了火焰的辐射热,阻止燃烧物本身或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起到隔离和窒

15、息作用; (2)泡沫析出的水和其他液体有冷却作用; (3)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附近的氧浓度。 3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如石油产品等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由于泡沫灭火剂中含一定量的水,所以不能用来扑救带电设备及忌水性物质引起的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三、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 1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灭火剂在消防工作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器钢瓶中。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突然减压,一部分C02绝热膨胀、汽化,吸收大量热,使另一部分C02迅速冷却成固体雪花状二氧化碳(“干冰”)。 “干冰

16、”温度为78.5 ,喷向着火处时,立即汽化,起到稀释氧浓度作用(窒息作用);由于汽化吸热又起冷却作用;而且大量二氧化碳气笼罩在燃烧区周围,还能起隔离燃烧物与空气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灭火效率也较高,当二氧化碳占空气浓度的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第二章 火灾扑救,2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优点是: 不导电、不含水,可用于扑救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的火灾;价格低廉。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是: 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可能;二氧化碳与碱金属(钠、钾)和碱土金属(镁)等在高温下会起化学反应,引起爆炸。 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有可能引燃着火;二氧化碳能使救火人员窒息。 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惰性气体如氮气、水蒸气,也可用作灭火剂。,第二章 火灾扑救,四、卤代烷灭火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