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53162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电子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计总论,高级技师培训班,1.1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设计,1.1.1 会计制度 (一)、内涵 :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会计规范。 1、会计规范:制约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的总称。会计规范制定和实施往往与其实行的法律体制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2、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 以法、德等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工作主要受政府制定的各项法规的制约 3、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 一般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即实行以民间自律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4、我国的会计规范。 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并形成以会计法为核心,以准

2、则和会计制度为基本内容的规范体系。,(二)、会计制度的特点,会计制度作为会计主体会计工作实务的规范,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 :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实务工作。 2、整体性:会计制度有会计记录、计量和报告等制度构成的整体。 3、实践性:“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会计实践中提炼、总结而来。 4、强制性:在特定主体范围内具有强制性。,1.2 、会计制度设计,(一)、基本概念 1、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2、会计制度设计: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规范并结合会计实践,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及处理手续和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 (二)、会

3、计制度设计的模式 1、会计制度的完全设计。为新建单位设计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 2、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在原有会计制度基础上为单位重新设计一套会计制度 3、会计制度的修改设计。对单位的会计制度做适当的修改补充后而设计的会计制度。,(三)、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1、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1)、财务会计制度设计 (2)、会计工作组织设计 2、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 (1)、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 (2)、设计出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注会计核算制度:采取科学的程序及方法,通过凭证、科目、账簿和报表等形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分配、计算和汇总等。 3、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

4、指标体系。,(四)、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既严肃又严谨的工作,要求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1、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要求 2、要与国家其他有关法规相协调(财务、税收法规) 3、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会计政策、程序、方法在不同时期应当是相同的) 4、要贯彻内部控制制度 5、要简便易行、同时提供充分而正确的会计信息。,(五)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及方法,1、程序 (1)、准备阶段(聘用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专家充当顾问,归集资料。这一阶段由设计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建议组成) (2)、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3)、试行阶段(讨论、测验、验证) (4)、修订

5、阶段 2、方法 1、设计调查 2、由总体设计到具体设计。 3、按单元制度进行设计。 4、重点问题做详细说明,一般问题做原则规定。,会计知识数字化,1、一条主线(经济业务-制证-记账-结帐-编报) 2、两个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3、三张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4、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运行)、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5、五大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6、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7、七种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 8、八项原则(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明

6、晰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或(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充分披露原则) 11、十一项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收付实现制、专款专用、实际成本、重要性、配比原则),会计的内涵,1、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The language of business) 2、会计是决策的依据。(A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 3、会计是信息系统(The information system )Accounting is a sysytem that prov

7、ies information.(Robert N.Anthony David F Hawkis Kenneth A.Merchant),相关性,内涵: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表现方式:影响目标、影响理解、影响决策;目标相关:能恰到好处的帮助用户实现其目标的信息;语义相:用户能理解信息意欲表达的涵义;决策相关:利于用户恰当地作出决策。 决定因素: 1、预测价值:若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 2、反馈价值:若信息能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期结果。 3、及时性:信息应在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可靠性,内涵:确保信息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

8、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组成因素:反映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 1、反映真实性: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一致或吻合。 2、可核性:具有相同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3、中立性:再制定或实行各种准则时,应当主要地关心所得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非偏重新规则对特定利益者的影响。,会计制度的作用,会计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为会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 2、为会计工作提供质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为会计工作提供监督保证。(保

9、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 4、为会计工作提供效率保证。(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要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知识。 2、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 3、精通会计制度设计理论、方法 4、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 5、具有较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 2、依法性。 3、应用性。 4、有效性。,第二讲:会计工作组织设计,2.1 会计工作机构的设置 会计机构是一个单位内部组织领导和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会计制度的执行机构。会计人员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也是会计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会

10、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主要取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2.1.1 设计会计机构的原则,(一)、与单位的规模和管理级别相适应 一般讲,单位的规模大,经济业务就繁杂,会计机构的规模也相应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级别须与单位的行政级别相适应,才便于开展会计工作。部级单位设“司”,局级单位设“处”,县级单位设“科”,县级以下单位设”股”。 (二)、要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机构设计必须利于提高单位的工作效

11、率。会计机构是为了搞好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精简的原则,合理设计,防止机构重叠、人浮于事。 (三)、内部分工应明确具体。 会计机构内部分工明确具体。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职责明确,部门之间也应职责清、任务明,利于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岗位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分工时要注意内部控制,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防止工作中的失误和弊端。,2.1.2 设置会计机构,从有效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看,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应设置会计机构;业务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也应设置会计机构。 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单位性质及类型

12、、单位组织机构形式 及内部管理体制决定会计机构是分设还是合设以及称谓。各单位可以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也可以合设会计机构如将会计职能与财务职能合并设置一个机构;将会计职能与计划职能合并设置为一个机构。 会计机构应根据会计机构设计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和组合。通常,较大的会计机构是在总会计师(类似总会计师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专业组、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组成;较小的会计机构是在会计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组成。,举例,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全部的财会业务大致可分为 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固定资产组、材料组、工资组、成本组、销售组、资金组、综合组。 高校: 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

13、工资核算、资金审核、审核、稽核、预决算、总帐报表、电算管理等。,2.2、 会计人员的配备,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应配备必要的、合格的会计人员。为了使会计人员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应当明确会计人员的编制、职责、权限等规定。 2.2.1 会计人员的编制 会计人员的编制是指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所需会计人员的数量和层次结构。确定会计人员的定员时,既要符合精简机构的原则,又要保证会计任务的完成,可以用测定工作量法或按员工人数来配备,确定各个岗位所需的会计人员数量。一般地讲,5000人以上单位不低于1%;3000人以上、50

14、00人以下单位不低于1.5%;3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单位不低于2%;1000人以下单位不低于2%,最少要配备两人以上。,2.2.2、会计人员的层次结构,会计人员定员以后,还应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确定会计人员的层次结构,使各会计工作岗位都能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总会计师(类似岗位)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三)一般会计人员 2.2.3、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略),第三讲、会计科目设计,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会计科目是为了确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分类体系,并为会计记录、报表的设计奠定基础。因此会计科目设计是具体设计的首要环节。 会计科目设计就

15、是要确定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包括:全部会计科目(一级、二级和明细科目)的分类设置;会计科目的分类排列次序和编号;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范围及其使用说明;主要会计事项举例等。 3.1会计科目设计概述,3.1.1、会计科目性质,(一)、内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会计对象(资金及其运动)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一级科目 - 二级科目 - 明细科目,(二)、设计会计科目的作用,经济业务制证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会计核算内容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要素,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所做的进一步分类) 2、会计科目是编制整理

16、会计凭证的依据。 3、会计科目是开设账簿的依据。(有多少会计科目就要多少分类帐) 4、会计科目是编制报表的依据。(报表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资料,会计科目又往往成为报表上的指标项目,会计报表所反映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与收支结余及分配情况的报表),(三)、会计科目设计原则,1、会计科目的设计要便于会计报表的编制。 一般地讲:会计报表的各项指标的数据源于会计帐簿所记录的资料而帐簿的核心是帐户,帐户又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2、会计科目的设计要有周延性和互斥性。 周延性是指集合设置的一级科目,要能全面地、完整地体现该单位的会计对象,能穷尽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覆盖该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互斥性是指每一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其核算内容不必须有严格确切的范围,各会计科目之间界限分明。 3、一级会计科目设置的数量要适当。 (1)、管理的需要。 (2)、核算的方便。(由于原始记录的详细程度大于或会计科目的分类,因此在设计会计科目时,一级会计科目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计凭证难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或虽勉为其难,但由于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