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45941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S知识讲解(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 会计确认 第二节 会计计量 第三节 会计记录 第四节 会计报告 第五节 会计循环,会计系统运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经济信息确认会计信息输入系统系统内处理再次确认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输出决策、控制 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费用账证核对、检查编制会计报表分析、控制、决策 大量描述 转换成为 会计信息 会计调整 信息输出 经济事项会计信息提炼、浓缩加工处理 的信息 (确认、计量) 转换 储存 再确认,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

2、的过程。 大量经济业务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已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对外输出,又必须再经过确认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这样提出问题即概述了会计确认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其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再次确认是对已初次确认过的账簿资料的进一步加工,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的再次认定。,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二者的关系: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进入会计核算系统,而再次确认则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

3、再提纯。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二、会计确认标准,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确认。例如,在什么时间、以多少金额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 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定义性 可计量性 经济信息的可靠性 经济信息的相关性,(一)可定义性,可定义实际上是会计信息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是否能够确认。例如某一经济资源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收益?或者是否通过交易取得的? 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应该可以具体化为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

4、利润等,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二)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指会计信息量的规定性,按照什么数量进行确认,这也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例如取得的经济资源数量是多少? 在可定义性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才能够保证经过确认后的信息不仅具有质的统一性,而且具有统一的数量尺度,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工。,(三)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首先应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在会计确认时,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数据是否真实,辨别有关经济数

5、据能否加以查证,输入的经济数据是否有客观可信的证据。,(四)经济信息的相关性,将相关性的概念作为确认的标准,是因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 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帮助其进行预测和决策,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进信息的有用性,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资料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资料如果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 为保证其相关性,会计人员应及时地提供资料。,会计确认标准,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确认的标准 符合资产的定义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二)负债确认的标准 符合负债的定义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

6、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它不可能像资产、负债那样可以单独确认,其确认须依附于资产、负债的确认,资产、负债的确认标准即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的标准。,三、会计要素的确认,(四)收入确认的标准 符合收入的定义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五)费用确认的标准 符合费用的定义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六)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利润不能像收入、费用那样单独确认,它的确认只能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

7、用的确认,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即为利润的确认标准。,第二节 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单位 三、会计计量属性 四、会计计量模式,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就不能也不需要进行计量;如果某种信息无法计量,确认也就不可能进行。,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被计量对象的实物数量计量; 被计量对象的货币表现。 这两方面的内容又包括确定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基础,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计量模式

8、。,二、会计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会计计量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一般情况下,不同国家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会选本国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也有些国家允许除本国货币之外再选择其它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我国不允许进行双重货币记账。,三、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也可以称为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什么角度来计量,是从不同的会计角度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认基础。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资产按

9、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缺点: 优点是具有可靠、简便、容易采集数据、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 缺点是在物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实际价值,可能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

10、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现行成本可以反映现在形成某一会计要素应付出的代价,但这种计价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三)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虽然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四)现值,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11、 现值可以反映资产所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与偿还债务相关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五)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可以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但由于公允价值要求市场必须是成熟的,也具有不易操作的问题。,(六)五种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明光工厂2006年1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设备预计使用10年,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具有的计量属性下表。,(七)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计量属性的选择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各种

12、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就存在差别。 企业会计的计量,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且会计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等假设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比较可靠、简便,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等原则,但历史成本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企业有时也与其他计量基础相结合使用,例如存货价值的确定一般还是采用历史成本属性,但是如果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可变现净值较低时,也可以采用其它计量属性,例如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量。,四、会计计量模式,通常将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的不同组合,称为计量模式。,第三节 会计记录,会计记录是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轨

13、迹描述的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四、设置与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会计对象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就是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以取得所需要的核算指标。 正确、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基础。,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

14、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要使得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关系,以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三、填制与审核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四、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登记账簿应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将记账凭证中反映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有关账户。 登记账簿是会

15、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一种会计计量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 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上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程度,为在经营管理中正确计算盈亏提供数据资料。,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财产清查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的一种手段。,第四节 会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是: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如何,盈利能力如

16、何; 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流量如何。 企业主要是通过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所谓财务状况是指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 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关系到财务状况计量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因此又将其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一、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发生经济业务,记账 凭证,分类账,资产负债表,初次确认,入账,结账,过账,再次确认,二、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所谓经营成果是指企业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 利润表中直接关系到经营业绩计量的要素是收入、费用、利润三类,因此,又将其称为利润表要素。 利润表的编制过程与资产负债表基本相同。,第五节 会计循环,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