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45869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S教学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原始积累促使进行海外贸易与掠夺。 2、促成因素 地理大发现-洲际贸易扩大 3、分工特征 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国际分工,(二)发展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1、历史阶段 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时期。 2

2、、促成因素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生产能力提高,国内市场饱和,需要国外市场;二是消耗增加,需要更多的原料供给。 3、分工形式 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分工体系形成。,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首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国际分工。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家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三

3、)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 ) 1、历史阶段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2、促成因素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内部分工细化。 3、分工特征 A、垂直分工继续发展-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分工的发展,一国中心变为一组国家中心; B、水平分工开始出现-工业国之间的部门分工开始形成。,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国际分工。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二、 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一)促成因素-第

4、三次科技革命 (二)国际分工的变化: 1、 分工的形成机制-市场力量自发形成转化为跨国公司主宰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3、分工形式的变化-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 4、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5、国际分工形成了世界性生产网络,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耐克) 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进

5、行,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罗切斯特市政府原来打算购买一部日本产的铲雪机,后来为了响应购买国货的号召,就改买美国制造的铲雪机。但后来发现,原来想买的日本产品是在美国伊利诺州制造的,而改买的美国产品是在日本制造的。 想调查哪个品牌的汽车最美国化,结果发现是日本的本田汽车!,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直接推动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动力和标志是工具的变革,而工具的变革则造就新的产业部门。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

6、国际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美国的波音747飞机是由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欧洲空中客车是由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后对中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开放)联合生产,法国组装。 波音787飞机,美国波音公司的工作份额包括设计、制造和最后的试验,只占工作份额的35%,它的组装、研制、知识产权在波音,但是它的制造的很多东西,包括风险共担的制作业务都分包给其他国家,比如日本占到波音787工作比例的35%,美国沃特公司和意大利的“阿莱米娅”(音)公司占波音787份额的26%,剩下4%是几家小公司来承担工作份额。 波音公司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其400多家供应商通过准确及时

7、的信息交换形成关系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而空中客车公司在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0多家供应商。,日本马自达的跑车MX5,在美国加州设计,在东京和纽约融资,样车来自英国WORTHING,总装在美国的密歇根和新墨西哥,电子部件在美国新泽西设计,在日本制造。 90年代初,美国的日本本田汽车大量向日本出口,本田在美国的产量超过日本本土的产量。2002年,丰田也提出了美国化的战略。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的6070的电子元器件来源于日本公司。据五角大楼报告,美国21个绝对要害的军事系统,整个依赖外国(主要是日本)芯片厂商供应元器件。,2000年中国出口玩具额达558亿美元,其中70以上出口到美国,很多名牌玩具

8、属加工贸易。例如芭比娃娃玩具已有40多年历史,每秒钟销售两个,畅销140多个国家,平均每个美国女孩拥有8个。1996年9月22日洛杉矶时报介绍,在美国市场上,每个芭比娃娃玩具售价为999美元,从中国进口仅为2美元。其中:原料产自中东,在美国和台湾加工为半成品,假发产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共1美元),运输和管理费065美元,中国得加工费035美元。 2004年1月30日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经济受益于中国。中国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80美元左右,比美国工人2天的最低收入还少。这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最近12个月,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对美国的美元顺差达1230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但是中美贸

9、易存在互补性。,以总部位于加州的罗技国际集团公司为例,它在苏州有一个工厂,每年向美国出口2000万只鼠标,在美国销售价40美元左右。其中罗技公司拿走8美元,批发、零售商拿走15美元,罗技的供应商(如摩托罗拉)拿走15美元,中国只赚3美元,而这笔钱还要工资、能源、运输和管理费用。罗技在加州的450个销售人员的收入总额,远远高于苏州工厂内4000名工人的工资。 中国制造业产值世界第四,但从绝对数量看,我国的产值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从制造业的增加值来看,我国是26,而发达国家一般接近50。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缺乏有份量的大企业。,(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

10、观基础 1、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作用在不断降低。 3、在特殊行业自然条件仍起决定作用。 良好的自然条件不仅有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入国际分工。 有利的自然条件只是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条件下,能否形成现实的国际分工,则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已降低了自然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然而有些方面还是难以用其他因素来替代的。,(三)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有关外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能直接促进或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 文化观念也对参加国际分工有很大的影响。

11、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国际分工总是首先在文化观念相近的民族中得到发展。 社会制度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分工的深入。 (四)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 国际分工的发展不能脱离国际生产关系,国际分工的性质不能不受处支配地位的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 因此当代国际分工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国际化,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国际化阶段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当代国际分工又具有剥削、掠夺、和不平等的性质,跨国公司也具有两面性。,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

12、理,国际分工更基础,更具有决定性。 1、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 3、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受国际分工的制约,第二节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条件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的福利增长。,一、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一个简单模型说明 前提假设:两国,A和B,都只生产两种商品:衣服和粮食,生产资源总量一定,技术条件不变。 (一)生产状况 国家 衣服 粮食 生产点 A国 60 100 (30,50) B国 100 80 (50,40),国家 衣服 粮食 生产

13、点 A国 60 100 (30,50) B国 100 80 (50,40),衣服,(二)贸易前各国国内交换比价 国家 衣服 粮食 A国 0. 6 = 1 B国 1.25 = 1 (三)分工生产、贸易后的贸易利益 假定A专门生产粮食,B专门生产衣服,按11进行交换,并按各50个单位消费,则双方都获得了贸易利益。,A国:只要1单位的粮食能交换到06单位以上的衣服,它就会向B国出口粮食、从B国进口衣服。 B国:只要1单位的衣服能交换到08单位的粮食,它就会向A国出口衣服、从A国进口粮食。 A国出口1单位的粮食到B国,最低要交换到06单位的衣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衣服,最高只能交换到125单位的衣服,超

14、过这个界限B国就会退出交换。反过来,B国出口1单位衣服到A国,最少要交换到08单位粮食,否则不如自己生产粮食,最多只得交换到167单位的粮食,超出这个界限A国便会退出贸易。只要双方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比没有贸易分工时更多的商品,增加本国公民实际的物质福利,二、静态利益模型的一般推广 M个国家,n种商品。有一般等价物货币衡量交换比价,从而决定生产分工和商品的国际交换价格 。 三、贸易利益的源泉 (一)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 纯粹的流通过程本身只是价值的实现过程,不能创造任何财富,只有生产才能使总供给增加。如果没有两国间按国际分工原则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贸易的利益也就无

15、从谈起。 (二)国际贸易利益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联系国际分工的纽带,同时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四、局部均衡下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一)一国(小国)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出口导致: 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该商品国内生产增加。 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得益。 生产者得益大于消费者受损,该商品出口产生国内净剩余。,Pe是封闭时的均衡价格。Pf是国际市场价格,开放后,本国出口该商品,本国价格上升到Pf。则:消费者剩余减少a+b,生产者剩余增加a+b+c。,(二)一国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进口导致: 进口商品国内价格

16、下降,该商品国内生产减少。 消费者得益,生产者受损。 消费者得益大于生产者受损,该商品进口产生国内净剩余。,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如进出口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从而带动生产的增长。,一、有利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不能避开进口商品的竞争。 二、有利于开拓新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生产扩大,成本降低,就业增加。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的从属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如果出口产业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起很大的带动作用。 部门间联系: 后向联系:某部门同向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