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142526791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97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考研重点笔记(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第1页 资料见第二页资料见第二页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第1页 资料见第二页资料见第二页 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environment)的概念 环境一词最早见于元史 余阙传 “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 环:围绕;境:疆土。 从哲学的角度来定义: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定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2、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二、环境的分类 1 按环境的组成分类 (1)自然环境 包括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 (2)社会环境 人工的创造物;人与人的关系 2 按环境的空间结构分类 居室环境;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三、环境的基本特性 1 整体性和区域性 2 变动性和稳定性 3 资源性和价值性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 环境 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废弃物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质

3、量变化,以及由 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成因分为: (1)第一类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 2 (2)第二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人为环境问题) 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 思考:第一类环境问题与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 远古时代(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 人与环境的关系:自然为主,人类为奴隶;人类被动的适应和利用环境,主要依赖自 然而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一个环境问题 解决方法:人类迁徙 影响:自然界的自发调节作用 2 农业文明时代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铁器的使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自然与人“平

4、起平坐”相互抗衡 由于农业砍伐围垦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对自然有较大伤害,但限于局部区域 解决方法:人类被动地接受环境惩罚或逃避环境灾难 影响:局部的,区域性的,但造成的环境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 以古巴比伦文明为例;以我国的黄河流域为例 恩格斯给予人类以告诫: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 3 近代工业文明时代 机械化,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 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人把自然当奴隶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大公害事

5、件屡屡发生,形成了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 年,比利时)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英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 年,美国) 水俣事件(1953 年,日本) 富山事件(骨痛病) (1931 年,日本) 四日事件(1970 年,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 年,日本) 思考:公害事件发生的地点、类型、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演示有关图片,解答思考的问题。 4 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人视自然为朋友 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 1972

6、年至 1992 年间环境污染的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3 (4)巴西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7)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8)莱茵河污染事件 (9)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0)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1998 年 7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负责人克劳斯特普费尔概括了威胁人类发展的十 大环境资源问题 (1)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2)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3)空气污染 (4)土壤遭到破坏 (5)森林面积减少 (6)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化学污染 (8)混乱的都市化 (9)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

7、染 (10)极地臭氧层空洞 演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 环境公平与效率 污染转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农村 污染迁徙的中国路径:向西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 以电子垃圾和有害固体废物的污染转移为例 新技术、新材料的环境效应 冰箱制冷剂氟利昂 不粘锅涂层 转基因技术 纳米技术 第三节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 学。 目的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1 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2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4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生

8、态破坏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思考:如何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第四节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一、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 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早期 逸周书大聚篇记载: “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 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 孔子倡导“天命论” ,主张“尊天命” 、 “畏天命”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人定胜天” 2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 背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了人类思想的极大震动和反省 解决环境问题,两方面的需求: (1)公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2)治理污染 基础学科

9、参与到环境问题的研究,产生了: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 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等新的边缘性分支学科。 思考:在该时期,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技术问题 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等文件。 这次会议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人们改变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表现在: (1) 加深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扩大了环境问题的范围,即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 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 (2)冲破就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 展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3)从治理的手段来看,

10、对环境污染问 题,开始实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 到综合防治。 1972 年,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并将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3 年,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处理联合国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 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里约环境 与发展宣言 、 21 世纪议程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 背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回顾 20 多年走过的环境保护历程,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 问题本质的认识 环境问题的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认识和调节人类

11、活动和社会关系,于是涉及到许多社会科学的 知识领域,由此产生了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规划学等边缘分支学科。 什么是环境科学 社会 科学 社会 科学 自然 科学 自然 科学 技术 科学 技术 科学 环环 境境 科科 学学 5 (1)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2)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 (3)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4)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一步深 化的表现 二、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教材上的划分 (1)理论环境学 (2)综合环境学 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 (3)部门环境

12、学 自然环境学;社会环境学;工程环境学 2 其它划分 (1)环境学 (2)基础环境学 (3)应用环境学 该分类参见: 环境学导论 ,何强 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对本章进行复习 6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二章大气环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类型;熟悉并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 SO2、 NO2 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掌握光化学烟雾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熟悉并掌握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了解高斯模型;熟悉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掌 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熟悉大气环境标准的类型; 了解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重点是

13、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 SO2、NO2在大气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高斯模式,主要的大气污 染物的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大气环境标准。难点是大气污染类型, 光化学烟雾,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高斯模式。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下划线部分表示讲课提纲) *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主线索: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一、大气的结构 1 对流层 (1)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2)自由大气层 2 平流

14、层 3 中间层 4 暖层 5 散逸层 二、大气的组成 1 恒定组分 2 可变组分 3 不定组分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发生 1.定义:是指大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了大气自净能力,以至对人体、生态、 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点解释:物质;大气自净能力;材料;危害 污染源 污染物 控制和管理 措施及对策 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迁移、转 化、扩散规律 溯源 7 2.大气污染的发生 输入输出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污染大气的表现有两方面: (1)增加了某些物质的含量(CO2、尘埃) (2)增加了物质的种类(不定组分:放射性气体,氟里昂、NO) 二、大

15、气污染的来源 1.定义: 2.分类: 按照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 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按污染源性状特点 固定式和移动式 (3)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方式 点源,线源,面源 (4)按污染源排放时间 (5)按污染源排放点高度 三、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 (1)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分类 按存在的物理状态:气态污染物和固态污染物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重点内容)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seco

16、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 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主要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及所产生的一次,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主要来源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硫化物煤、石油的燃烧SO2, H2SSO3, H2SO4, MSO4气溶胶 天然污染源自然尘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森林植物释放 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源 交通运输过程排放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农业活动排放 8 碳氧化物汽车尾气CO, CO2无 含氮化合物汽车尾气NO, NH3NO2, HNO3, MNO3气溶胶,O3 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及石油 化工工业 CMHN(形成光化 学烟雾前体物) 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 卤素化合物有机合成工业,化工 厂,塑料厂 HF, HCL无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 气溶胶(aerosol)状态污染物粒径 0.002 微米100 微米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TSP) 飘尘(floating dust) 降尘(falling du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