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29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作者: 日期:高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前 言“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宏伟目标极其重要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根据中共高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高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编制专

2、项规划和其它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8.53亿元,比2005年增长77.0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7亿元,比2005年增长159.2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15 亿元,比2005年增长13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 亿元,比2005年增长10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 亿元,年均增长17.5 %,外贸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年均增长24.7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1.95亿元,年均增长13.6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6亿元,年均增长

3、12.8 %。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28元,年均分别增长7.98 %和 7.77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进“兴工强市、兴农安民、兴商旺市”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1.9 33.834.3 调整到2010年的 25.228.9 45.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2.75亿元提高到 2010年的75.74亿元,年均增长12.1%,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皮手套、铸铁件、医药保健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玩具、电子等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猪出栏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4、水果总产量、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水产品产量、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培育发展了曹江鲜淮山、云潭“爆皮王”番薯、石鼓罗非鱼、大井鸡蛋等一批新的特色农业基地。杨氏农业有限公司、顺达种猪场、宏益鳄鱼开发有限公司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色旅游业成效显著,五星级高州乐天花园酒店开业,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3、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桂圆中路、东方大道(二期)、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六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州二中新校区、市第二小学、石鼓职中西校区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城

5、市品味不断提升,建成了怡景新城、康泰华都、清华园等高尚的现代住宅区。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968.2公里,新城东客运站客运大楼即将竣工,全面完成了镇通村委会公路水泥硬化任务,全市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90%。城乡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禾岭子泵站灌区应急、城区防洪工程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城乡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观。4、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保持全省高考第一县(市)地位,高中入学率、大学毛入学率居茂名各县(市、区)首位,基本实现“普高”目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工作扎实开展。医疗卫生

6、享誉省内外,市人民医院被誉为医改的“高州模式”,荣获首届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高州模式”广受肯定。科技工作有新进展,争取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35个、市县级项目76个;文化建设有新突破,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稳步推进。计生工作由二类升一类,成功创“国优”。养老、医疗、低保、就业等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经省考核获优秀等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建设获得全省先进。救灾复产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已垦复灾毁农田7039亩,抢种改种农作物33750亩,修复坡坝394宗、灌渠12.9公里。目前已有883户全倒户入住

7、新居,全倒户2011年春节前可全部搬进新居。一些规划重新建设的道路、桥梁、水利、校舍等项目正在加紧设计和施工。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政府行政效能不断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党政班子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排茂名6个县(市、区)之首。“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家级示范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科技富民强县(市)试点单位、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

8、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林业生态县(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殊荣。(二)面临形势。1、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国际经济格局加速变革,科技国际孕育新突破,创新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随着全球产业调整长级步伐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为我市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为我市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中

9、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全面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泛珠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加紧推进,也有利于我市在大区域合作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从省内环境来看,省正在制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市列为重点发展区,为我市新一轮发展带来新的良机;省“双转移”工作的稳步推进为我市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省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调控力度,粤西及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粤西定位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并在财政、教育、土地、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将对我市加快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随着洛湛铁路的建成开通,西部沿海高铁、

10、包茂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开工建设,这些都为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从高州自身发展看,“十二五”时期,我市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市即将进入人均生产总值30006000美元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五年来的努力,我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2、面临挑战。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是国际经济波动隐忧尚未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标志着全球经济进

11、入了新一轮的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欧洲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将对我国就业和出口造成较大的冲击,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的隐忧;发达国家最近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将对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二是在区域发展上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区域规划已获国家批复,而我市基本上处于这三个区域的中间地带,受政策辐射、带动不够强,对外开放程度低;同时与上述区域全面合作机制有待健全,合作层次较低,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承接产业转移难度加大。从内部制约因素来看,虽然我市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

12、大变化,但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我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还面临很多因素制约: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层次总体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城镇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化进展缓慢;投资增长速度近年虽然明显加快,但由于基数较低,缺乏重大项目拉动,投资额较省内其他市县相比仍然偏低;对外开放程度低;主体功能区规划滞后、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旧较弱,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发展滞后,不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新增用地、资金等方面的约束加剧,要素成本进入上升期等。二、指导思想和

13、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建设文明幸福高州”这一核心,坚持“兴工强市、兴农安民、兴商旺市、统筹城乡、民生优先、绿色发展”六大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按照“一二三三四”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从零散工业向集群工业转变,从生产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从低水平城乡向宜居宜业城乡转变,打造全国手套生产重要基地、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粤西商贸物流基地,努力把高州建设成为广东山区工业强市,农业发达、商贸兴旺、教

14、育领先、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安康的现代化山水生态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努力争当广东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二)指导原则。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建设文明幸福高州”这一核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五个有机统一”:1、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变方式的有机统一。发展不足,经济总量较小仍然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做大经济总量是“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2、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15、,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地区。3、坚持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同时,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4、坚持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5、坚持改革攻坚与和谐稳定的有机统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改革攻坚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又要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程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和谐。(三)发展战略。兴工强市发展战略。高州发展滞后主要是工业滞后,高州后发赶超主要是工业赶超。必须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大项目,打造核心企业,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