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270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分第I卷(选择题48分)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两部分。第I卷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2.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

2、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3.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4.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

3、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5.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6. 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征 国家以法令规范人民;政府编列户籍,有效掌握税收;官员由中央派任;中央与地方藉文书传递讯息。这些特征与下列何者有关?A周公制礼作乐 B秦汉推行郡县 C欧洲实施封建 D印度种姓制度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4、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8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父长权日益趋巩固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A西晋五胡乱华

5、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清末八国联军10.近代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C中国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11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12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

6、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3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中国的“四千余年大梦”是什么?A中国事实上沦落为西方列强的“夷狄” B中国构建民主、平等的近代民族国家愿景C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强国梦想 D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天下共主”“天朝上国”的迷梦14.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C维新派认识到君

7、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15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6西安事内部分化加剧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1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18.192国民政府没有在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行使职权”是指什么?A.搜查俄国使馆,驱逐俄国 D.继续二次北伐,完成全

8、国统一19近年来,史学界注意从“现代化”角度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后,受欧美工业革命影响,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些是中国现代化的表现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义和团运动 实业救国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A B C D.2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1.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

9、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2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2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24通过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A金融资产阶级 B大商人 C新贵族 D工商业资产阶

10、级25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2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27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11、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28.一本新出版的书介绍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与体制,书中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 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这本书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29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

12、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30 1950年,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报告最新的东亚情势说:“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家。”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了哪一种亚洲政策?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的表示: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应该是指在美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