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2427446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祥云县中医院,目 录,糖尿病在全球及中国的现状 糖尿病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糖尿病在全世界广泛蔓延,目前全球共有2.85亿人患有糖尿病 另有3.44亿人群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http:/atlas.idf-bxl.org/content/diabetes-and-impaired-glucose-tolerance,4,糖尿病: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位居第三,称为“健康第三大杀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目前我国糖尿

2、病患病率达到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 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多达1.48亿,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未来还会有多少人发展为糖尿病?,全球糖尿病人年增长率平均为10% 目前每天新增病例3000人1 50岁以上是发病高峰年龄 目前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倾向,Zimmet P et al. Diabet Med. 2003;20:693-702,定 义,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 持续高血糖是基本特征。,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

3、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伴有感染等应激情况 常见症状: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昏迷死亡,什么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哪些,慢性并发症 (长期影响),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 肾病,心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 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只是说这类并发症是缓慢形成

4、的,不要理解成不会出现危急情况。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会出现急性发作。,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向人们呼吁: 重视糖尿病,刻不容缓!,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特点,青少年多见 发病较急,症状明显 容易发生急性酮症酸中毒 多为免疫介导发生 口服药治疗无效 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特点,成年人多见,但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多为遗传因素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 初期口服药治疗有效,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是指血糖过低,降到3.9mmol/L以下;

5、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 药物、活动、应激或疾病、喝酒、少吃一顿 饭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 7.0mmol/l(126mg/dl)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200mg/dl),* 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 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如果没有症状也可诊断,四分之三 新诊断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血糖水平在10 mmol/L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可以没有“三多一少”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进行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什么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如何治疗?,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

6、病,治疗原则: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达标 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口服降糖药适用人群,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者。,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泌剂) 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 减少肝糖输出,促进葡萄糖利用(双胍类)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 临床使用数十年,种类较多,如格列齐特等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约12% 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约1.01.5% 降低餐后血糖,机制: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合理选择磺脲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

7、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优降糖、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哪些人不适合用磺脲类?,磺脲类的副作用,与磺脲类类似,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较磺脲类好 低血糖发生的机会较磺脲类低 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奈类药物有什么特点?,格列奈类药物副作用,低血糖,以下情况为禁忌: 对格列奈类过敏者 1型糖尿病患者 酮症酸中毒 妊娠或哺乳妇女 8岁以下儿童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促泌剂小结,适用于病情不很重,体内尚有一定B细胞功能的患者 一般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糖苷酶抑制剂有

8、什么特点?,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 降低HbA1c达0.50.8% 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适用于: 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 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 或胰岛素合用,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过程中任何原因引起的低血糖如何缓解,必须直接摄入葡萄糖纠正,如吃葡萄糖片 胃肠吸收功能不良者,静脉推注葡萄糖液 普通的双糖和多糖如糖果,淀粉类无效。,双胍类药物有哪些特点?,抑制肝生成葡萄糖,增加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食欲、让您吃的更少 降低HbA1c达12% 肥胖者首选 可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可与胰岛素联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9、哪些人不能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于肌肉、肝脏、脂肪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HbA1c达11.5% 适用于比较胖的2型糖尿病 与胰岛素联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常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的副作用,不适用人群为: 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酸中毒 心衰患者 谷丙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我该开始胰岛素治疗吗?,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使用胰岛素 治疗,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型糖尿病: 如果您的生活方式已经很健康了,联合口服药治疗后血糖仍然不达标,这时医生就会推荐您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一般是经过最大剂量的口服药物治疗后HbA1c仍7%时,就应该启动胰岛素治疗的。,

10、胰岛素的种类,优泌林 全系,优泌林R 笔芯 (100IU/ml3ml),优泌林N 笔芯 (100IU/ml3ml),优泌林70/30 笔芯 (100IU/ml3ml),优泌林R 瓶装 (40IU/ml10ml),优泌林N 瓶装 (40IU/ml10ml),优泌林70/30 瓶装 (40IU/ml10ml),人胰岛素类似物 优泌乐系列,哪些人群需采用胰岛素治疗呢?,44,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47-1051. 向红丁,自己战胜糖尿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6.,终身使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终身使用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者 合并急、慢性

11、并发症者 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非酮昏迷者 孕妇,哺乳期妇女 意外情况如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者 分型不清的消瘦者,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缓解高糖毒性,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P0.001,空腹血糖(mmol/l),观察2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胰岛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探讨胰岛细胞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和随访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采用任何降糖药物)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年第11卷第1期 5-9,2周的胰岛素治疗结束1年后仍存在急性胰岛素反应,“外源性胰岛素替

12、代治疗可以使细胞得到休息,并减少已损伤细胞的过度分泌。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并维持细胞功能。”,与刚结束治疗相比,1年后CSII及其他组急性胰岛素反应均有下降,初诊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蜜月期更有效降糖,来自中国9个研究中心的382例患者入选研究,年龄在25-70岁,随机分为三组:连续强化胰岛素治疗组(CSII),每日多次给予胰岛素治疗组(MDI)和口服药物组。治疗持续2周。,Weng JP,et al.Lancet 2008;371:1753-60,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0,50,100,时间(天),0,4,5.6,9.

13、3,达到降糖目标*的患者比例(%),97.1%,95.2%,83.5%,CSII,MDI,口服药,*降糖目标定义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餐时胰岛素的看家本领控制餐后血糖 需要更快、更强、作用时间短,基础胰岛素的拿手好戏控制空腹及餐间血糖 需要平稳、作用时间长,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完全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12:00),上午 下午 夜间,30R/50R,30R/50R,预混胰岛素同时提供餐时基础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比人胰岛素更优越,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餐前立即注射,灵活方便,夜间及严重低血糖风险更低,注射部位的选择,常用的胰岛素 注射部位: 上臂外侧 腹部 大腿外侧 臀部,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速度:腹部上臂大腿臀部,胰岛素泵,血糖的控制标准,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随身携带急救卡 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57,总 结,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必然经历 胰岛素可以让你的血糖控制得更好,减少或延缓 糖尿病并发症 随着科学发展,目前的胰岛素注射装置简单、方便、仿若无痛,剂型更加安全,足以解决您对注射的顾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