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概述(前言)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2413559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概述(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宪法学概述(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宪法学概述(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宪法学概述(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宪法学概述(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学概述(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概述(前言)(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悟宪政的真谛,宪法宪法学概述,管理系 郑敏 2018.9,感悟宪政的真谛,对宪法的神圣尊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一个自由政府能量之所在。 美汉密尔顿,宪法是一个无穷无尽、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会与之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克强监誓,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今年以来国务院任命的38个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的55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宣誓后,李克强勉励大家履行誓言,恪尽职守,不懈努力.,设立国家宪法日 维护宪法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

2、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宪法文化与传统,强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中国宪法的国际影响。,决定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决定对誓词做出

3、具体统一要求:“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和灵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

4、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把宪法摆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心位置,并提出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和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确立了国家宪法日。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亮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我国现行宪法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内在统一,规定了一系列依宪治国的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和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

5、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还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上述原则确立了宪法本身的地位和重要性,也确定了依宪治国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一、宪法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共143条,附五个修正案。 宪法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宪法是一部民主教科书 宪法是一部法治教科书 宪法是一部公民生活的教科书,二、宪法与人类生活,拆迁的故事,老何世代居住的旧城要改造了。政府通知老何可以得到补偿并选购在二环边上惠民小区 的新建楼房,但必须在限期内搬迁。,老何不太情愿搬家,总觉得政府规定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老何还怀疑政府的官员和开发商之间有幕后交易,侵吞了大家的补

6、偿安置费。,老何很想找到所在地方的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却不知道他在何方?问一圈也没有打听出来 ,很郁闷。情急之下,老何联络了一帮和他一样不满意的被拆迁群众,跑到市政府去交涉。但被堵在市政府门前。,市政府负责人将老何等人的行为斥之为“聚众闹事”,并让防暴警察强行将他们驱散。,由于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老何被当场的公安机关拘留了5天,不得已做了检讨,出来前还被警告以后说话要“多注意点儿” 拆迁的最后期限来到了,开发商打着“代表政府”“以拆促迁”的旗号,强行拆了老何的房子,还打伤了老何的腿,造成了老何身体和财产的损失。 老何到当地的法院去控告,但有关行政部门对法院施加压力,上级法院也下达了文件通知,

7、一概拒绝受理任何关于拆迁的案件。 结果,老何不但没有诉成别人,反而被别人起诉了。某官员起诉老何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一审判决老何败诉,还要向原告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老何觉得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财产权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第13条 住宅不受侵犯 言论自由 人身自由 批评建议权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审判独立制度,二、宪法与人类生活,出生(国籍的取得) 上学(受教育权利与义务) 当兵(服兵役义务) 精神生

8、活 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 文化生活,精神生活 皈依宗教 科学研究 艺术创作 (宗教信仰自由) (科研自由)(艺术自由),政治生活 参加选举 担任公职 监督政府 (选举权被选举权 结社自由 监督权 言论自由),经济生活 工作 自己创业 纳税 失业救济 (劳动权 经济自由 纳税义务 社会保障权 生存权),人,人民,宪法,人权: 生命 财产 自由 平等,国家机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劳动权,受教育权,生命权,经济自由,自由权,社会权,公民,选民,生存权,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社会保障权,其他,其他,宪法树状图,国家,何为人民?,人民,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生。 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

9、生物;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在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M.T.西塞罗等人的著作中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 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往往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当然,更多的是与人民一样,它们的意义变得十分模糊,在何种意义下使用,全看有权使用它的人当时的需要。,人民,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人民主权理念里,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是集体名词,由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组成。人民来自公民群体是参加政治活动社会人群,这些人群分为统治阶层和非统治阶层。 人民和君主相

10、对,在去君主化,社会民主化伊始、人民的统治者地位便被确立。人民是一个独立经济体参与政治活动主体人群,人民内部有统治阶层和非统治阶层,统治阶层制宪权源于人民主权丶政党由统治阶层组织,政党有民主参选人提名权。非统治阶层的选举权源于人民主权,在民主选举后,民主官,议分权。以上人民内涵和外延组成人民概念。,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出自列宁选集中的两次会战之间一文。在揭露沙皇政权实行虚伪立宪欺骗愚弄人民时写的。 一、保护公民权利是宪法核心价值之所在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人文精神,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 最早的宪法性文件-英

11、国1215年大宪章-人权宣言 以魏玛宪法和苏俄宪法为标志的现代宪法进一步 拓宽了公民权利的范围-从以传统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为代表的自由权利到以社会保障和受教育权为代表的社会权,从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到国家在必要时对公民施以援手。 我国-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的变化看:公民权利条款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规范结构和语言表述方面;2004年修宪,二、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命题 对公权力的规范限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公民权利限制公权力;二是通过国家权力进行分工以实现权力相互制约。 三、建立基本权利救济机制是宪法发展的内在要求 宪法中公民权利的实现一般需要如下途径:一是加强立法

12、,通过立法贯彻宪法的人权保障理念;二是建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权力 (限制),权利 (保护),1、国家性质 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2、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机构 4、选举制度 5、政党制度,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一)权力与权利的关系:,1、是派生 是本原: 无授权即禁止;无禁止即自由 2、公权力 私权利 负相关性 3、有力量 无力量 所以要分立制衡 4、为公利 为私利 权力不能某私利和团体利益 5、不能放弃 可放弃 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权力,权利,(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设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法治国家

13、、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何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狭义):权力 法治国家 (广义) 法治社会:权利,法治国家(权力):立法、司法、 法治 行政、 国家 法治社会(权利):企业、事业、 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法治国家:法无授权即禁止,严格依法办 法治 事(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 国家 法治社会:法无禁止即自由,守法即自由 (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国家(权力):立法、司法、行政、 法治 执政都要严格依法。 国家 法治社会(权利):企业、事业、 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要严格守法 法治政府即行政法治,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的中心环节(或关键环节)。核心内涵是政府权力

14、的来源、行使、监督都纳入法治轨道。,理解法治国家的几个要点: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法治国家是指广义的法治国家 2、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是指狭义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一部分,是突出行政法治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3、“政府”有三层含义:广义政府=狭义国家;中义政府=行政;狭义政府=五级政府(不含部门)。法治政府是指中义法治政府,是除立法、司法、执政以外的行政法治。,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主要理解“依”与“以”的区别: “依”就是“依据”,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无授权即禁止,严格依法办事。主要对权力运行(国家机关)的要求,而主要不是对社会公众的要求。

15、“以”就是“用”,国家机关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用什么手段,可用“法律”“道德”“政策”“纪律”等手段。,三、宪法学什么,宪法学的内容,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国家机构,怎么学?,读教材,听讲授,记笔记,读参考,背法条,读案例,掌握宪法基本理论,了解主要国家基本宪政制度(英、美、德、日等国的宪法典核心的内容、原则与特点、根本政治制度、司法制度、违宪审查制度等等,阅读一些相关著作),关注各国宪政进展(从媒体、网络等渠道了解选举、公民投票、宪法修改、弹劾案件等重大宪政带伤,通过关注这些事件的报道了解相关知识),阅读相关书籍(包括主要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书籍),宪法必读法规:,宪法 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书目概况,宪法许崇德主编 宪法周叶中主编 宪法学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著 宪法学基本理论张庆福主编 比较宪法学何华辉著 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许崇德著 英宪精义 (英)戴雪著 雷宾南译 美国宪法概论 (美)杰罗姆.巴伦等著 刘瑞祥等译 宪法学教程 (法)莱昂.狄骥著 王文利等译,许崇德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35万字,该教材由绪论和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