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411066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作者: 日期: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对三者的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2、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下列选项不属于救济公平的是A.司法救济公平B.行政救济公平C.执法救济公平D.社会救济公平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政府办事的三大难问题。近年来,某些政府行政机关给民众办事立关卡、设障碍,屡屡出现让老百姓提供材料用来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以及“你是你”等荒唐可笑的行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有权就是任性”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行政执法主体法治思维的缺失。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最关键的是要让各级执法者牢固树立A,法律至上思维B.权力制约思维C.公平正义思维D.正当程序思维4.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

3、济。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5.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A.有没有法律B.法律的多寡C.法律的好坏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8. 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堂的突然回家,被河南省高级法院宣告无罪释放。之后,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

4、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同时,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对不负责任的审判人员追究责任。对赵作海的宣判无罪和给予国家赔偿,属于人权保障的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9.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这集中体现了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D.法律的国家意志性10.商鞅变法之初,秦孝公提问:“今天制定的法律,明晨就要让所有官员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和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该怎么办?”这同样是一道法治中国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在当前,解决“秦

5、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是A.遵守法律B.维护法律C.信仰法律D.服从法律二、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B.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C.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D.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核心要义是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建设中

6、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以下内容正确的是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B.德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D.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4.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A.制度基础不同B.领导力量不同C.权利主体不同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5.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含

7、义包括A.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B.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C.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D.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6.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区别于人治思维的集中体现是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

8、高权威7.法治,凝结着现代社会的制度向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治理革命。“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的重要性。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法治思维包括A.立法至上、执行严格B.法律至上、权力制约C.民主博爱、人民监督D.公平正义、人权保障8.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D.法律程序的公开性9.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

9、违法受追究10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还包括A.公开性B.合法性C.时限性D.自由性11.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下列选项属于公平正义的是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结果公平12.有网友总结,北京户口上附着了80多项福利,有北京户口,无论买房、读书、看病,明显方便得多,甚至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也比外省高,等等。虽说这一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差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实现。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其中,权利公平包括A.权利主体平等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权利保护

10、和权利救济平等D.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13. 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养成依法办事习惯D.参与法律实践1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决定法律权威的基本要素是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15.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A.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B.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C.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D.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16.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