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641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第一章 “九五 ”回顾 “九五”期间,北京市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政策措施,在首都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今日之北京,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现代化大都市。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正带着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昂首走向世界。 一、社会经济发展 “九五”期间,北京市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超过 10000 亿元, 比 “八 五” 时期增加 1.2 倍, 年均增速达到 10.0 %

2、( 按可比价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2460 元(按汇率 8.27,折合美元 2713 美元) ,比 1995 年增长 55( 按可比价计算) ,年均增幅达 9.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1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较快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349.7 元, 年均增长 7.1%(按可 比价计算) 。 表1-1 “九五”期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指标 年份 国内生 产总 值 (万元 ) 人均国 内生 产总 值 (元) 人均可 支配 收入 (元) 2000 年 24787600 22460 10349.7 “九五 ”期 间 年均增 长率 ( %)

3、10.0 9.2 7.1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 1995 年的5.8%、 44.1%和 50.1%变化为 3.6%、 38.1%和 58.3%,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5 年间, 第一、 第二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 1.2%、 9.7%和 11%。 累计实现财政收入 1345.25 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 1.9 倍,年均增速达到 28.2%。 05001000150020002500亿元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图1-1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 2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二、城市建设和人口 “九

4、五”期间,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2000 年达到 490.1 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也由旧城区扩展到四环路。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郊区各类城镇数增加到 142 个。以危旧房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南城面貌开始改观。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与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中轴线相呼应, “一线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功能得到拓展和完善。北京作为首都,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功能为核心,又具备了辐射全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信息、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功能。城市功能趋向多元化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与带动力。目

5、前,北京已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正在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九五” 期间, 北京市 常住人口增加到 1356.9 万人。 2000 年北京市 外来流动人口达 308.4 万人。 人口的地区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区和远郊区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近郊区人口则迅速上升,人口分布呈现出由城区向近郊区扩散的趋势。 4 个城区的人口为 211.5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6,比 1990年下降 6%, 城区人口 的减少, 主要是城区改造拆迁, 居民疏散至郊区的结果。4 个近郊区人口达 638.8 万人, 占总人口的 47.1, 也就是说全市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近郊区,这个比重比 1

6、990 年提高了 10.2%,近郊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外地来京人员的大量涌入和城区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10 个远郊区县人口共有 506.6 万人,占总 人口的 37.3,各远郊 区县人口的发展,随着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差别较大。 3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表1-2 全市各区县人口分布(北京市统计局. 世纪之交的北京人口. 2002) 地 区 2000 年 (万人 ) 占总人 口的 比例 (%) 比 1990 年 增加 (万人 ) 人口密 度 (人 /平方 公里 ) 全 市 1356.9 100 275 805 城 区 211.5 15.6 -2

7、2.2 24072 东城 区 53.6 3.9 -7.1 21683 西城 区 70.7 5.2 -4.9 23556 崇文 区 34.6 2.6 -7.1 21774 宣武 区 52.6 3.9 -3.1 30799 近郊区 638.8 47.1 240 4958 朝阳 区 229 16.9 84.2 4864 丰台 区 136.9 10.1 58 4502 石景 山区 48.9 3.6 18.1 5629 海淀 区 224 16.5 79.7 5259 远郊区 县 506.7 37.3 57.2 328 门头 沟区 26.7 2 -0.4 200房山 区 81.4 6 4.8 436 通州

8、 区 67.4 5 7.1 775顺义 区 63.7 4.7 8.8 649 昌平 区 61.5 4.5 18.1 430 大兴 县 67.2 4.9 14.8 663 平谷 县 39.7 2.9 1 369 怀柔 县 29.6 2.2 3.5 116 密云 县 42 3.1 -0.6 180延庆 县 27.5 2 0.1 139 4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11601180120012201240126012801300132013401360138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人口 (万 人)图1-2 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图 三、城市交

9、通发展 1、 “九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变化巨大,全社会累计投资总量达到 5461.7 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全市投资总量的 2.3 倍,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 “九五” 期间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投资达到 376.9 亿元, 占交通建设投资 62.6。 五年间, 全市道路长度增加 932.2 公里, 道路面积增加 1427万平方米。 平安大街、 菜市口大街等道路相继建成通车; 崇外大街、 阜外大街、白颐路等道路被改造拓宽;地铁复八线、京昌、京沈高速公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全面完成;以高等级道路为主的立体化、网络化的城市道路格局初步形成。 2、 机动车保有量强劲增长, 据交管部门统计数据

10、, 机动车保有量由 “九五”初期的 92.1 万辆增长到 150.7 万辆, 增幅达 63.6, 其中小客车由 41.2 万辆增长到 78.2 万辆, 增幅 90。 随着人们收入的 提高, 对私人交通工具 的渴求日 益膨胀,私人机动车由 35.2 万辆增长到 85.5 万辆,增幅 142.9,其中私人小客车是主要增长点,从 6.3 万辆增长到 24.3 万辆,增幅 285.7。 5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0102030405060708090大客 车大货 车小型 客车小型 货车摩托 车其它车辆 数 (万辆 )1995年 2000年图1-3 “九五”期间机动

11、车发展图 3、 居民出行总量不断增加。 2000 年在城市市区范围内总发生吸引量为 1998万人次 /日, 人均日出行次数为 2.77 次 /人日。 常住人口的出行中, 上班和上学目的的出行占主导地位,生活娱乐购物目的的出行达到相当大的比例。流动人口的出行目的,主要以旅游、文化娱乐购物、公务、对外交通 4 种目的为主。 4、 “九五”期间,城市公共交通运送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公共电汽车数量由 4781 辆增加到 9780 辆,达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 16.39 标台;客运 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 6.5 万辆,比 1995 年增加 8000 多辆;公交线路总长度接近 75000公里, 并在国内率先启用

12、了公交专用道,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铁 “复八线”的建成,地铁 5 号线、八通线、城市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北京的公共交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6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九五” 回 顾 5、交通管理成效显著。 “九五”期间,在强化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健全完善交通安全法规条例的同时,交通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市区范围实施了单行道、路口禁左和公交专用道等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了道路网运行状况。 6、 “九五” 期间, 北京市交通运输业打破了国有运输 “一统天下” 的格局,客货运输量有升有降。 2000 年货物运输量为

13、 30699.4 万吨,比 1995 年下降13.5%; 旅客运输量 19778 万人次, 比 1995 年增长 1.1 倍, 平均每年递增 12.9%。 公路、铁路、民航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各显神通。随着城市道路的改造和拓宽,立交桥的架起,高速路的修建,公路运输方便快捷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客运量成倍增长;铁路通过提速、增加车次、创造舒适的旅行环境等手段重新吸引了大批顾客;航空以其高速和远程优势,在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受到人们的青睐。 2000 年 3 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 90.3%、 9.4%和 0.1%,其中铁路和 民航货运量比重分别比 1995 年提高 0.2 个和 0.

14、05 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比重下降了 0.1 个百分点。客运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由 1995年的铁路客运(比重为 45.07%)与公路客运(比重为 47.68%)平分秋色,发展成公路客运遥遥领先, 2000 年, 3 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 70.2%、 24.8%和 5%。 7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社会经济 发展 第二章 社会经 济发展 一、经济与社会 2001 年北京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GDP) 2845.7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366.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5354.4 元。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93.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5%(按可比价格计算) ; 第二产业1030.6 亿元, 增长 9.4%; 第三产业 1722.0 亿元 , 增 长 12.8%。一 、 二 、三 次 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3.3%、 36.2%和 60.5%。 经济增长稳定, 全年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由上年的 2.7 个百分点下降为 0.3个百分点。 宏观景气继续提升, 综合景气指数 37, 为近几年的最高值, 企业景气走势平稳。 由于申奥成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WTO) 等诸多机遇, 消费者和投资商对经济发展的预期进一步改善。 8 2001 北京市 交通 发展年 度 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