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33848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城与生态城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 作者: 日期: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而是一种可望可及的持续发展过程,一场破旧立新的生态革命。”11 生态城市概念与标准1.1 概念“生态城市(eco-city)”最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随后,生态城市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2。但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前苏联生

2、态学家N扬诺斯基(O. Yanitsky, 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境1。美国生态学家R瑞杰斯特(Richard Register, 1987)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ecologically healthy city)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他还提出过关于生态城市的一系列原则,从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指导城市的社会公平、法律、技术和经济等。黄肇义、杨东援等(2001

3、)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复旦大学王祥荣概括: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定、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生态城市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下渴望实现的

4、目标境界。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学者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并且同自然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城市不管它目前比较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它能够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在系统的内部与外部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城市充满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于健康状态,即在朝向生态城市前进。规划界的研究更多地偏重于在城市规划理论中,体现生态城市的要求。黄光宇(1989)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

5、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他后来将生态城市概括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具有“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的特点。此外还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生态城市理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升华。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如下特点:在环境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在经济方面

6、,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和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社会方面,公众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环保和环卫方面、节约资源和能源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有一个相关的切实有效的行政与执法制度。总之,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国际生态城市会议摘要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第一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0美国柏克莱聚集700多

7、人讨论都市问题,提出依照生态原则塑造都市目标的建言第二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2澳洲阿特雷得继续讨论前次结果,阐述城市所有项目应创造“最大的改变及最小的旅距”第三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6塞内加尔藉由生态都市概念提出引导生态城市的十项原则第四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2000巴西库里蒂巴城市在服务市民的同时能取得与自然之协调与平衡第五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2002中国深圳发起都市、工业、人文生态之方法论开发及资讯交流1.2 标准衡量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必然要确定生态城市的标准,但实际上,对世界上如此众多且具有不同特征的城市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值来规定。因此,生态城市的标准只能是针对某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性质和特征相近

8、的城市而定。概括来说,生态城市标准的制定可遵循以下原则:(1)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将标准值定量化(2)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3)参考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现代化城市的量化指标值作为标准值。(4)参考国外生态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现状值作为标准值。(5)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以下介绍国内外若干影响较大的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或评价指标。1.2.1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MAB)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保护、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

9、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另外,在生态城市规划上,还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1.2.2 美国克里夫兰市生态城市议程1.愿景:Greener乃是城市之责任,需要市民共同参与和创造。期待在不损失动植物栖息地的前提下,让克里夫兰市成为最具生活质量适合人居住之环境。2.成立负责推动永续发展单位雇用永续发展专业顾问,负责推动永续发展之各项行动及进行相关单位协调工作。3.生态城市议程:为成为生态城市,克里夫兰市提出许多新议题,在进行设计与规划遵循这些议题以降低环境冲击

10、。克里夫兰市(Cleveland)生态城市议程3空气品质政府应公正执行法令,削减车辆污染排放及大量空气污染源。基于环境公平性,城市应该着手降低收入户及少数居民地区不平衡之污染冲击。气候变迁与其它城市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多元化让城市特色更加多元化。能源克里夫兰公有电力公司推动太阳能并积极替顾客节省能源。推动地区风力发电及燃料能等小规模之电力。绿色建筑采取绿色建筑法规以提升建筑质量,包括消耗最少之能源,产生最少之废弃物,提供较健康之户外环境。提供学校经费补助,鼓励学校进行学校建筑重建或整修时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空间拥有绿色道路,公园及自然区域之复育。公共建设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去保护及维护公共工

11、程建设。小区特色让高密度小区合宜且舒适,包括公园、公共建设等美好之地点成为居民生活之一部分。居民健康公共卫生部门应提升解决困难问题能力包括小孩气喘、中毒处理及空气污染等问题。永续发展政府应与民间企业、学校及非营利团体合作促进各种问题包括民众节能降低废弃物产生及污染防治等问题。努力成为美国五大湖之环境中心。运输选择与其它单位合资交通运输计划,如此计划之小区交通应包括脚踏车及行人徒步区等自由选择之意见。街道之设计及降低车辆使用等交通工程是需要被支持的。水质利用立法及地方执行水质改善计划。提高污水下水道之接管率。滨水区湖边、溪边等滨水区能提供民众亲水空间。1.2.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北师大郭秀锐、杨

12、居荣等(2001)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两套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一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建立;其二从结构、功能、协调度三方面建立。两种指标体系在一、二级指标有所区别,三级指标相同4。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郭秀锐等,200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自然生态城市绿化森林覆盖率(51.9)、人均公共绿地(16m2/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2)环境质量环境综合指标(92分)、大气环境NO2浓度(0.04mg/m3)、大气环境TSP浓度(0.08mg

13、/m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100%)环境治理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3%)、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经济生态经济水平人均GDP(22万元)经济效益万元GDP能耗(0.5吨标煤)、万元GDP物耗(0.2万元)经济结构三产占GDP比重(6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科技进步贡献率(90%)社会生态人口建成区人口密度(350

14、0人km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8岁)、三产从业人员比例(7080)、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 5)、城市化水平(90)资源配置人均生活用水量(455L/d)、人均生活用电量(3.85.5kwh/d)、气化率(100%)、万人商业网点数(400500个)、恩格尔系数( 30%)、基尼系数( 5%)、万人在校大学生数(479人)、科教投入占GDP比重( 2.5%)社会保障失业率( 4%)、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1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3)、刑事案件发生率( 0.05%)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综合指数(100%)、人均信息消费占总消费比重(20%)、因特网上网人数比重(60%)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角度)(郭秀锐等,2001)黄光宇等(2002)提出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其准则层分为社会生态文明、经济生态高效度和自然生态和谐度三类,共包括64项单项指标。该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把具体的定量指标与高度综合性的目标相结合。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黄光宇等,2002)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64项)参考标准文明的社会生态人类及其精神发展健康略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健全高效的经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