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863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 作者: 日期:吸引国内外眼球的圣地远古梦幻般的神秘贵州格凸2013年4月25日,央视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摄制组拍摄百山百川行节目结束了贵州安顺紫云的拍摄日程。摄制组深有感触:“紫云之行,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摄制组,我们将为紫云制作两集节目,每集45分钟,并于今年6月对外播出。” 格凸河风景区的神奇与神秘以百山百川行栏目的视角多角度、立体型、全方位又一次推向世界。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遗址,世界上第二大的地下溶洞大厅,千年唱颂的苗族英雄史诗,神秘的亚鲁王国,不可思议的绝壁徒手攀岩群落,最后的穴居部落,人类学的活化石,神秘的洞葬悬棺遗址,传奇的原生态文化聚落。

2、“格凸”一个被视为神域的地方最美的喀嘶特圣地。“贵州紫云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这是先后3次到紫云考察的法国科学院士、地理学教授、著名的喀斯特专家理查德迈耶的评价。“格凸”一词为苗语,意译为“圣地”。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西南,距贵阳省会161公里,距安顺市76公里,总面积56.8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中国南方喀嘶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入选地,这是一片纯静而奇幻的疆域,这是一个离神话最近的王国。如果我们用一位女神来形容格凸,那么在她的面纱下面,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美丽容颜呢? 燕王宫与神秘“蜘蛛人” 让我们穿越奇幻,揭开面纱,探寻她最美的

3、神秘气象。116米的绝对高度,几乎与地面垂直的绝壁,这群被称为“蜘蛛人”的奇人,他们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攀爬,如履平地,如猿猴般轻盈,似鸟一样自由,在只有燕子才能飞到的绝壁上,上下自如,从未失手,他们就是亚鲁王祖先的后裔。“蜘蛛人”的传人罗发科如今不知道是第几代传人了,他依然健在,已70余岁高龄,格凸河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安全起见,规劝他不再攀岩,而他手下的三名徒弟,其中一名串小儿麻痹症,按照祖传的习俗只能传男不传女,然而罗发科破出了祖传规纪,把自己的绝技也传给了30来岁的女儿罗萍。“蜘蛛人”攀岩的地方在大穿洞,又名“燕子洞”,在这116料高,25米宽的天然巨型拱门宽的下面,是270米长的

4、广阔的湖面,这是格凸河伏流入口第一厅,从这里开始,12公里长的暗河奔流涌动,进入未明的地下世界,而这空旷的洞厅,则是燕子的王国,从农历清明至九月重阳,数十万只格凸独有的膺燕翻飞其间,筑巢栖息,因此这里又俗称“燕王宫”,每当日暮西下,群燕飞回,形成了“万燕归巢”的壮观景象。在大穿洞内河湾的尽头,有一个穿过碳酸盐岩地的大竖井,仰望苍穹,好象开了一道天窗,阳光泄下七彩斑斓,奇妙无比,此为“通天洞”,这里就是格凸女神的眼睛。“蜘蛛人”攀岩如今已成为格凸河风景区对外开放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打造格凸“蜘蛛人”、攀岩文化、亚鲁王文化为品牌,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攀岩挑战赛和两届全国攀岩

5、(精英)挑战赛暨亚鲁王文化旅游节。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赛事实况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贵州电视台录播和直播,创下了中央电视台5频道首次转播攀岩挑战赛、贵州省的体育赛事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两个“第一”。2006年贵州省体育局授予格凸河风景区为全省攀岩运动基地。格凸河风景区作为贵州省安顺市第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丰富的喀斯特自然资源优势,为了持续性地推动攀岩运动在贵州的健康发展,展现格凸丰富的自然攀岩资源,继2011中国贵州紫云格凸国际攀岩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后,至此格凸攀岩活动被升格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攀岩交流活动,成为新的世界级攀岩亮点,紫云格凸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国际攀岩圣地、国家攀岩公园。” 世界

6、古河道遗迹盲谷 从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从通天洞壁攀岩而上可达穿上洞,此洞高50米,宽70米,长137米,洞若天桥,洞内顶壁景观奇特,近一万平方米的地面布满了亚热带植物,如果说,大穿洞是女神的眼睛,那这幽绿的“洞中园林”就是她秀美的眼眸。从穿上洞往里走约500米,前面呈槽型凹地,四周被崩塌型峭壁陡壁所围,让人称奇的是在这里能听到谷底涛声轰鸣却不见水流,原来这就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地下河遗址盲谷。在这里,山野幽深,森林茂密,乔木、灌木等植物种类众多,是罕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所在地,在通往盲谷的山路上,有一片奇特的竹林,这种竹子看上去是圆的,抚摸起来却是方的,这圆方的奇特组合让人称奇。

7、世界第二大地下溶洞苗厅 格凸河流经12公里的暗河后河水如同女神的手臂,从洞口穿出,此为小穿洞,小穿洞口往里约500米处,有一巨大的溶洞厅,面积达12万平方米,足有10余个足球场大,据法国探险家勘探,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的地下溶洞大厅,因附近有苗寨,故称为“苗厅”。洞中钟乳石高大而怪诞,拟物逼真,在光线的照射下,这些千万年造化而成的珍贵岩溶,如花苞初绽,似星空璀璨,奇景奇物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仍在生长具有神秘生命力的溶洞,不正是格凸女神的心脏吗? 如果说山水是格凸女神的躯体,那么生存于斯的苗民们,则以他们独特的文化生态,为女神注入了灵魂,行舟在格凸峡谷中,碧水曲折,鸟鸣空谷,绝壁孤峰,行舟渔

8、歌,心旷神怡,闯过夹山一线天,上岸走进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之称的大河苗寨。周围群山环抱,碧绿的格凸河水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寨中有田畴百亩,苗家少女漫步其中,情趣盎然。 寨中苗人热情好客,质朴纯真,他们的上刀山下火海堪称绝技,傍晚时分随着熊熊篝火的燃起,苗家人随歌载舞,这热情洋溢的歌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宾,如置身于欢乐的海洋。 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由大穿洞往南,穿过盲谷便是被法国探险家誉为“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中洞又称“棕洞”,洞口高50米,宽100米,深200米,在空旷的洞穴中居住着18户中洞中人家,过去曾有一所小学,洞中房屋建筑均为无顶木柱竹篱,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这些

9、苗民们还选择以洞为家?原来他们的祖先曾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于此,并享受到这洞中自有天地的妙处。但当地政府意识到,只有搬迁才是洞中居民脱贫致富、走向现代文明的出路。早在1986年,当地政府就在离中洞大约500米远的地方,曾先后3次为洞里的村民无偿修建房屋。但多数村民表示习惯了洞穴里的生活,最终只有3户人家搬进新居。如今将随着惠兴高速的全线贯通、安紫高速公路启动实施,交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已成为贵州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中洞苗寨保留的穴居部落,与景区内珍奇动植物、洞葬悬棺、世界最高古河道遗迹,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洞厅等喀斯特景观一起,共同作为重点打造的精品项目。洞中

10、苗民们依然坚守着祖先的传统与生活习性,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生态学的独特景观,将成为世人旅游关注的焦点。 奇特的景观与亚鲁王文化的融合不仅如此,让我们乘船逆流而上来到天星洞,天星洞高约110米,宽40米,洞口成长方形,洞口巨岩横跨,洞壁石幔悬挂,洞中有悬棺,一直不忘故土的苗族先民死后不肯故土为安,而将遗体暂存于绝壁顶上,等待灵魂回归东方,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洞葬习俗,他们口中唱的就是,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这是一部迷一样的史诗,已经唱颂千年,诗中唱颂有名姓的祖先就达250多代,故事历史长达3000多年,相传在300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神秘的苗族王国,因为战争的原因他们一步步从黄河的东方迁徙到贵

11、州一带,苗民不信鬼神,只崇拜自己祖先的魂灵,今天我们在苗族的丧葬等仪式上,仍然能听到他们与祖先神秘而神圣的对话。而为了在悬崖峭壁上放置这些魂灵于是有了专门的技师,练成攀岩的绝技,将逝者的遗体与棺木放置于绝壁之上。如今虽然悬棺葬习俗已逐步消失,而徒手攀岩的奇功却未失传,并流传至今,而悬棺洞葬的习俗也正好诠释了亚鲁王文化发掘的丰富内涵。2009年,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时被发掘后,随即被评为当年“中国文化十大新发现”之一。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横空出世,它填补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长期以来没有英雄史诗的历史空白。成为中国第四大英雄史诗,为世界英雄史诗家族增添了新的元素。2011年

12、5月,国务院公布了亚鲁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月21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部新书成果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专门发来贺信。如今该县政府与贵州人民出版社合作将出版亚鲁王传画册,拟作为贵州除茅台酒之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礼品,同时还与安顺文联联合出版敬仰麻山苗族族群记忆与田野守望者剪影出版也于2013年5月15日在紫云举行出版首发仪式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继亚鲁王成果出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后的又一精品力作。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带,格凸河风景名胜区身处其间,它的喀斯特发育独特,古生物化工厂地质剖面多,地下暗河复杂,洞穴发育是国内外同类洞穴景观的代表,不少景观属国内外所罕见,反映了地球喀斯特的演化过程,是最具代表性的岩溶发育的中低山区,俯瞰幽深大峡谷,穿越未知溶洞,听地下河系神奇的回响,观盲谷满山幽绿,与原民共舞,寻古老传奇来到格凸,我们如同被女神环抱,被她的情魂打动,被她的梦想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