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0823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学习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访谈 作者: 日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做客传媒沙龙 人民网传媒频道: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08:56人民网传媒频道:2月2日13点30分14点30分,人民网传媒频道邀请到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做客人民网传媒沙龙,就“三联生活周刊历史、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敬请关注!08:57主持人翟慧慧:“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各位网友下午好,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人民网传媒沙龙节目。欢迎您的收看。

2、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已经和一本知名的杂志联系在一起至少有15年的时间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请出这位嘉宾,他就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欢迎您。13:31朱伟:人民网的广大网友们好,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们好。新的一年,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13:32主持人翟慧慧:我们的节目正在直播,今天我们将就“三联生活周刊的历史以及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首先非常感谢朱先生来我们这里做客。我看右手边摆了您新出的一本书,书名叫有关品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几本书和这本周刊吧。13:33朱伟:这是今天刚刚上市的三联生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原来是一本周刊,是一本新闻性的周刊,我们叫做新闻性的综合周刊,但

3、是这一本刊物很特殊,因为要过年了,很喜庆,做了一个“年夜饭的艺术”,这在周刊整个历史上没有过,我们派出了一个记者组到五大城市去寻找创新的美食,然后做出一个菜单,让大家过年的时候可以选择,这可能在新闻媒体的操作中过去没有过这样的操作方法,所以,很想请广大的读者和我们的网友们能够关注这本刊物。13:34主持人翟慧慧:还有两本,是一样的吗?13:34朱伟:过年前我们推出了三本,一本就是理财指南,还有一本年夜饭的艺术,我们叫做“财神、食神和酒神”,还有一本葡萄酒,这三本主要针对春节期间读者的需求,来做一些特殊性的专刊。13:35主持人翟慧慧:除了刚才朱先生介绍的这三本专刊之外,他手边还有一本书名字叫做

4、有关品质,不知道朱先生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一些什么样的文章?13:35朱伟:这是一本我自己个人的文集,这在三联生活周刊开的一个我自己的专栏,虽然我是一个主编,但是这个专栏,主要是逼迫自己能够读书,因为主编一天到晚都是事务性的工作,每天发稿、审稿,为了逼迫自己读书,在几年前开始,我说不管多忙都要开一个专栏,这个专栏逼迫自己每周有十个小时的时间读书。专栏开到现在,这本书就是专栏的集结。13:36主持人翟慧慧: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这样一个文集。我们都知道,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是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到1995年的时候,时逢邹韬奋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就继

5、承生活周刊的传统,在1月14号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您对新闻前辈邹韬奋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我们网友也很关注。13:37朱伟:韬奋先生实际上是我们三联书店的一个精神领袖,因为三联书店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摇篮,韬奋先生从最早2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50年代、60年代,一直到现代。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知识分子。我们三联书店有一个口号,叫做秉承韬奋先生的精神,不断地做好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先进知识分子,这可能是韬奋精神最重要的地方。13:39朱伟: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就是韬奋先生在1921年创办的生活周刊。当初韬奋先生在创刊的时候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他说我们这本刊物就是在周六的

6、时候组织一些人,大致是这个意思,周六的时候一帮人坐在一起,能够在一起聊天,很轻松地聊天,这个聊天的话题、最后的结果就能够成为一本刊物,这本刊物就是生活周刊。这本刊物在1995年三联书店重新创刊,当然,面对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重新办这个生活周刊,它的背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主体的精神我觉得是不变的。当时我们说这本杂志要做成一个秉承韬奋精神的,作为一个三联书店秉承的文化和现代的生活、新闻结合起来的一本杂志。顺着这样的一种办刊道路,我们到现在走了15年。13:41朱伟:现在应该说我们是成功的。因为这15年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对的大刊,但是这个成功主要还是秉承着一个韬奋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说,我们

7、怎么能够把一种文化精神和现在的时事、现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结合起来,来讨论一些新的问题,通过这种新的问题引导全国各地的读者,我们的口号叫做“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就是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和新的对生活的理解。13:41主持人翟慧慧:刚才朱先生提到几个字:“韬奋精神”,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过,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也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我在这里想了解一下,朱先生,您会不会和三联生活周刊的年轻编辑记者们聊起韬奋精神,以韬奋精神鼓舞大家?13:44朱伟:我们当然会。但是我们会把韬奋精神转换为特别具体的东西。比如社会责任感。

8、因为爱国家、爱人民,最重要的还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感,就是我们对当今的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应该对社会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引导社会生活,这可能是现在新一辈的新闻工作者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处在一个新的世纪,中国世纪的开端,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新的社会、新的时代,我们怎么来反映这么一个时代,来承担这样的一个社会责任,这个可能是我们更多的要贯穿的一个编辑方针中间去,和编辑、记者学习或者讨论中间去。13:44主持人翟慧慧:在今天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介绍朱先生的时候提到,朱先生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和三联生活周刊紧密联系在一

9、起15年了,刚才说已经超过15年,我知道朱先生作为三联生活周刊的第五任主编,也是目前在任时间最久,将周刊带入高峰的一位主编,您认为三联生活周刊成功的关键是在哪里呢?13:45朱伟:这个杂志的成功关键是有一批人,人才永远是决定一切的。13:45主持人翟慧慧:什么样的人才?13:46朱伟:三联生活周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才队伍。因为刚开始我进三联生活周刊的时候,我的前面有四位,我刚接手的时候,有几十位的订户,开始的时候,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依靠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来写作,一个队伍提供精神产品,而这个精神产品需要一个写作的队伍。我曾经想过,我们请一些外面的人来协作,比如著名作家,比如已经在各大媒

10、体中知名的记者或者撰稿人来作为主体的写作队伍,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道路走不通,如果我们请了知名作家或者知名写稿人写稿,各人带着不同的烙印,比如我们请人民日报优秀的作家写稿,也是可以的,但是写出来是属于人民日报的,不是属于三联生活周刊的。13:47朱伟:于是我们就要有一支自己的队伍,我们用了15年的时间,培养了一支有50多人的从主笔到主任记者到记者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形成了三联生活周刊不断成长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东西。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主编,可能第一个标准,衡量一个主编优秀和不优秀第一个标准是能不能知人善任,能不能发现人才,能够发现你手下的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周边可能有一个和一般媒体不同的地方,我们会

11、倡导,一个记者如果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才能够成为一个大记者。我们鼓励不同的人、不同的记者按照不同的写作方法来做新闻,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地方,这也是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来说可能可读性比较多的一个特色。13:47主持人翟慧慧: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13:48朱伟:一本杂志由两个因素组成的:一个因素,这本杂志有没有足够的份量,也就是说,如果一本杂志虽然很丰富,但是没有重量,我觉得这个杂志是轻薄的,现在这种媒体很多,娱乐一下人民,搞笑一下,我很看不上这样的媒体,我觉得它是轻浮的,不是沉甸甸的,能够站在这个大地上面很扎实。这是它的第一个标准,所以我们强调三联生活周刊第一个标准是

12、它一定是读者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甚至一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沉重感、压迫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刊物的第一个标准。如果一个好刊物没有沉重感,那它就是轻浮的。13:48朱伟:第二个标准,它同时也应该是丰富的,不同的读者可以在里面寻找到自己喜欢的、有趣味的内容,不是说只有一种内容,这是一本刊物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怎么能够做到丰富不同的读者,一个17岁的读者和一个45岁的读者在里面都能找到他喜欢的内容,这也就是希望我们的40多人、50多人的编辑记者队伍能够提供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产品。这是周刊成功的道路。13:50主持人翟慧慧: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创刊的时候,订户可能是几十位,现在经过15年的发展,这个数字是

13、多少了?13:50朱伟:翻了很多很多倍了,我们有一个统计,最近五年周刊值得炫耀的,也就是2005年一直到2009年,这五年时间,周刊每年的读者增长基本上是20%以上。13:50主持人翟慧慧:很迅速的一个增长。13:51朱伟:我们每年都有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利润增长,利润增长不能低于15%;第二个指标读者增长,我们的发行量增长不能低于20%,第三个增长是广告增长,广告增长不能低于15%,第四个指标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长也要有一定的比例,原来在前四年基本上也都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是今年可能会受一点影响,今年有一点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均收入可能受一些影响。13:51主持人翟慧慧:刚才听了四方

14、面的增长。在这里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各种媒体,包括新媒体的冲击,我们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如何发展,如何发展得好?13:52朱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这也是我们现在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不是说中国的媒体遇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媒体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有一个统计数字,包括美国。美国是媒体最发达的一个国家,美国的平面媒体,比如我们现在不断强调的时代周刊、美国新闻周刊。美国有三大周刊,还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比如美国的人物杂志等等,都是全世界的平面传媒里面的老大,但是我们看到的信息,实际上它在最近这几年的下滑非常明显,比如时代周刊,我注意到有一个统计数字,时代周刊在四年中下滑了100万册。就是说,有一个好像已经成为事实或者认可的说法,就是说平面媒体已经到了夕阳产业了。13:53朱伟:因为平面媒体,确实同时遇到了网络的冲击,比如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等,像这些网络现在已经都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它的读者传播,因为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特别廉价,网络最及时地反映新闻,所以它对报纸的冲击是最强的。另外,电视媒体,因为在网络的冲击下,电视媒体在改变,过去电视媒体是一个稍微低端一点的报道,就是说它不会做深入报道,但是现在电视媒体的深度访谈或者深度调查可能会做40分钟、一个小时,电视可以做40分钟、一个小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