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633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78 大小:91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 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 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 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 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

2、能力专业硕 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 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 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 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 考研真题及详解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基础知识简答(40分) 1在人类传播史上,媒介形态的发展过程。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二、论述题(40分)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请结合实例论述。 三、案例分析题(70分)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中国数字出

3、版产 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已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当年图书出版总产出 规模。数字出版带来不同媒介的融合的趋势。 请举出实例(印刷出版数字化、手机出版、电子阅读器等)论述数字出 版的特点,并论述编辑出版人员在当今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简答(40分) 1在人类传播史上,媒介形态的发展过程。 答: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从语言产生到信息社 会,人类传播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 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 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 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

4、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 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具体来说,媒介形态 发展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媒介 早期“媒介”还不能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因为早期传播时通过人体 器官(触觉、嗅觉)、手势、面部表情、实际的动作、物体、简单图形 以及发出原始性的声音、模拟性的声音,通过简单敲击发出声音,向别 人传递信息。因此,早期媒介并不完整,并不依赖语言进行传播,是最 为原始的传播形式。直至语言的产生才出现第一种媒介形态,但是语言 并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 脱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

5、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结束。口语最初仅 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 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 的发展。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 语言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作为音声符号的 语言是有其局限性的: a语言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语言 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b语言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语言信 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因此,语言受到空

6、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语言媒介的 情况下,它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 播。 (2)文字媒介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 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 文明发展阶段。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 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文字发明具有重要意义: a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b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

7、活动的空间。 c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 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印刷媒介 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 低、规模小、成本高。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 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 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 产的阶段。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 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电子媒介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

8、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电子 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 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无线系统的 出现以意大利人马可尼1895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标志。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从人 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还在另外三个方面具有里程 碑的意义: a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这 两个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 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b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 能。电脑兼有信息处理、记忆和传

9、输功能,其信息处理的速度快、精度 高,记忆也比人脑更加牢靠和准确。 c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 合的时代。数字技术把分散发展的文字、音声、画面、影像媒介都整合 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 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 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 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媒介形式的发展。所有形式的传播媒介 在产生、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相互影响,不断演变,交织共存在一个 不断扩大的、复杂的媒介系统中。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发展, 总会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对既有媒介形式产生某种影响。媒介

10、共进共 存规律的结果,是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的倾向。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答:随着传播技术革命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传播学在国家建设和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传播学基础理论体系的 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这一切都必须从科学地界定传 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入手。 (1)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 门加以论述,并为传播下了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 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 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 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

11、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 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将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加以结合,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定义,所 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样一个定义,有助 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传播的客观规律。综合许多传播学 者的见解,我们认为把握这个定义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2)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 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 性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co

12、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 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 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 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 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 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 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过程中,传播 行为的发起人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 他可以通过

13、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 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 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 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 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 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 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 不通,或导致误

14、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 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 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 们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 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 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 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 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

15、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 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二、论述题(40分)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请结合实例论述。 答: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它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传统的人际传播的方 式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而从网络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中可 以实现人际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电子邮件、聊天、博客(播客)、网络 游戏等。 (1)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传播手段,提供了很多新的人际传播的体验。 它的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 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传媒为中介 关于传统的人际传播,另一种定义是:

16、“不以诸如电视、印刷、广播或 电影等媒介技术为中介而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但是,网络中 的人际传播,却是以网络这一具有大众传媒性质的渠道为中介的。这意 味着以下的影响: a这种传播具有技术依赖性,网络及相关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际 交流的方式、手段、广度及深度。 b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不是 清晰分明的,因此,很多时候,人际传播的影响可以演变为更广泛的社 会影响。 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 由于技术的发展,网络人际传播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与现实生活中面 对面的人际交流手段越来越相似,甚至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交流手 段。目前的人际传播手段已经发展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 多种手段。但是,从目前看,文字交流仍是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主要手 段。除了技术上的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选择其他交流方式外, 多数人偏好文字交流还是由于文字便于清楚地表达深刻的思想,能高效 率地进行交流。同时,用文字交流可以更好地敞开心扉,克服口头表达 中的羞涩感。但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能面对面,所以一些辅助性 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