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0751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切片制作 (一)概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切片制作 (一) 一、概述 电路板品质的好坏、问题的发生与解决、制程改进的评估,在都需要微切片做为客观检查、研究与判断的根据(Microsectioning 此字才是名词,一般人常说的 Microsection 是动词,当成名词并不正确)。微切片做的好不好真不真,与研判的正确与否大有关系焉。一般生产线为监视(Monitoring)制程的变异,或出货时之品质保证,常需制作多量的切片。次等常规作品多半是在匆忙几经验不足情况下所赶出来的,故顶多只能看到真相的七、八成而已。甚至更多缺乏正确指导与客观比较不足下,连一半的实情都看不到。其等含糊不清的影像中,到底能看出什么来?这样的切片又有什么意义?若只

2、是为了应付公事当然不在话下。然而若确想改善品质彻底找出症结解决问题者,则必须仔细做好切取、研磨、抛光及微蚀,甚至摄影等功夫,才会有清晰可看的微切片画面,也才不致误导误判。二、分类 电路板解剖式的破坏性微切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 微 切 片 系指通孔区或其他板材区,经截取切样灌满封胶后,封垂直于板面方向所做的纵断面切片(Vertical Section),或对通孔做横断面之水平切片(Horizontal section ) ,都是一般常见的微切片。图 1.左为 200X 之通孔直立纵断面切片,右为 100X 通孔横断面水平切片。若以孔与 环之对准度而言,纵断面上只能看到一点,但横断面却只可看

3、到全貌的破环。 2、 微 切 孔 是小心用钻石锯片将一排待件通孔自正中央直立剖成两半,或用砂纸将一排通孔垂直纵向磨去一般,将此等不封胶直接切到的半壁的通孔,置于 20X40X 的立体显微镜下 (或称实体显微镜),在全视野下观察剩余半壁的整体情况。此时若另将通孔的背后板材也磨到很薄时,则其半透明底材的半孔,还可进行背光法(Back Light)检查其最初孔铜层的敷盖情形。图 2.为求检验与改善行动之效率与迅速全盘了解起见,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强光之下以性能良好的立体显微镜(40X60X)直接观察孔壁。这种“立体显微镜”看起来很简单,价格却高达 3040 万台币,比起长相十分科技的断层高倍显微镜还贵

4、上一倍。目前国内 PCB 业者几乎均未具备此种“慧眼”去看清板子。 图 3.用钻石刀片将孔腔剖锯开来,两个半壁将立即摊在阳光下,任何缺点都原貌呈现 无所遁形。若欲进一步了解细部详情时,可再去做技术性与学理性的微切片。切 孔后直接用立体显微镜观察比微切片更有整体观念,但摄影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 SEM 才会有更亮丽的成绩。 3、斜 切 片 多层板填胶通孔,对其直立方向进行 45或 30的斜剖斜磨,然后以实体显微镜或高倍断层显微镜,观察其斜切平面上各层导体线路的变异情形。如此可兼顾直切与横剖的双重特性。不过本发并不好做,也不易摆设成水平位置进行显微观察。 图 4.此明视与暗视 200X 之斜切片,是

5、一片八层板中的 L2/L3(即第二层讯号线与第三层接地层),此二层导体系出自一张,010 1/1 的 Thin Core。由于斜切的关系故 GND 层显得特别厚,且左图中的黑化层也很明显。 三、制作技巧 除第二类微切孔法是用以观察半个孔壁的原始表面情况外,其余第一及第三类皆需填胶抛光与微蚀,才能看清各种真实品质,此为微切片成效好坏的关键,关系至为重要不可掉以轻心。以下为制作过程的重点:1、 取 样(Samplc culling) 以特殊专用的钻石锯自板上任何位置取样,或用剪床剪掉无用板材而得切样。注意后者不可太逼近孔边,以防造成通孔受到拉扯变形。此时,最好先将大样剪下来,再用钻石锯片切出所要的

6、真样,以减少机械应力造成失真。2、 封 胶(Resin Encapsulation) 封胶之目的是为夹紧检体减少变形,系采用适宜的树脂类将通孔灌满及将板样封牢。把要观察的孔壁与板材予以夹紧固定,使在削磨过程中其铜层不致被拖拉延伸而失真。图 5.此为 Buehler 公司所售之低速钻石圆刀锯,图另有单样手动削磨与抛光的转盘机,注意其刀片容易折断,需小心操作。 封胶一般多采用特殊的专密商品,以 Buhler 公司各系列的透明压克力专用封胶为宜,但价格却很贵。也可用其他树脂类,以透明度良好硬度大与气泡少者为佳。例如:用于电子小零件封胶用的黑色环氧树脂、小牙膏状的二液型环氧树脂(俗称 AB 胶)、各种

7、商品树脂,甚至烘烤型绿漆也可充用。注意以气泡少者为宜,为使硬化完全,常需烤箱催化加快反应以节省时间。为方便进行切样的封胶,正式做法是用一种金属片材卷扰式的弹性夹具,将样片直立夹入,使在封胶时保持直立状态。正式标准切片的封胶体,是灌注于杯状的蓝色橡皮模具内,硬化后只要推挤橡皮模子即可轻易将切样之柱体推出,非常方便。此种特用的橡皮模也是 Buhler 产品,且国内不易买到。外国客户多要求此种短柱形的切样,取其平坦度良好容易显微观察之优点,并可在体外柱面上书写文字记录。其他简易做法尚有:(1) 在锯短的铝管内壁涂以脱模剂,另将样片用胶带直立在玻璃板上,再把铝管套在样片周围,务必使得下缘管口与玻璃板的

8、表面密合,不让胶液漏出。待所填之封胶硬化后即可将圆柱取出,或改用稍呈漏斗斜壁形的模具而更容易脱模。 (2) 或用胶粉在热压模具中将切样填满,再以渐增之压力挤紧胶粉并赶出空气,使通孔能完全填实,随后置于高温中进行硬化而成为透明实体。某些透明材质图章内所封入的各种形象即采此法。在各种切片封体中,其外形与显微画面均以此种最为美观。 (3) 将多个切样以钢梢串妥,在于特殊的模具中将此多片同时灌胶而成柱体,称之 Nelson-Zimmer 法。可同时研磨九个柱样,而每个柱样中又可封入五六个切片,是一种标准切样的大量做法。 (4) 购买现成的压克力方形小模具,将样片逐一插妥再灌入封胶即可。还可将其置入真空

9、箱内进行减少气泡的处理。 (5) 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双液型的 AB 胶按比例挤涂在 PE 薄模上,小心用牙签调匀至无气泡全透明的液态,再使切样上的各通孔缓缓的刮过胶面,强迫液胶挤入孔内。或用牙签将 胶液小心填入通孔与板面的封包。然后倒插在有槽缝的垫板上,集中送入烤箱缓缓烤硬。 此简易法不但好做,而且切削抛光也非常省时。不过因微视状态下之真平性不佳,高倍时聚焦回出现局部模糊的画面,常不为客户所接受,只能做内部研究之用。此简易法的画面效果与手法好坏关系极大,须多加练习。笔者之切样绝大部分都是采用本法。 3、 磨 片(Crinding) 在高速转盘上利用砂纸的切削力,将切样磨到通孔正中央的剖面,亦即

10、圆心所座落的平面上,以便正确观察孔壁之截面情况。此旋转磨盘的制备法,是将有背胶的砂纸平贴在盘面上,或将一般圆形砂纸背面打湿平贴在之后再套合上箍环。在高速转动的离心力与湿贴附著力双重拉紧下,盘面砂纸上即可进行压迫削磨。至于少量简单的切样,只要手执试样在一般砂纸上来回平磨即可,连转盘也可省掉。以上所用的砂纸番号与顺序如下: (1) 先以 220 号粗磨到通孔的两行平行孔壁即将出现为止,注意应适量冲水以方便减热与滑 润。 (2) 改用 600 号再磨到“孔中央”所预设“指示线”的出现,并伺机修平改正已磨歪磨斜的表面(如图 6 如示) 。(3) 改用 1200 号与 2400 号细砂纸,尽量小心消除切

11、面上的伤痕,以减少抛光的时间与增加真平的效果。 图 6.此亦为 Buehler 公司所售之多样自动削磨与抛光之转盘机(ECOMETIV 原品名为 Nelson Zemmer),其试样夹具(有 9 个样位) 可自转及公转。 图 7.左为 ECOMET 自动转盘机所配备的切样夹具,共有 9 个样位每位可放置 35 个柱形切样( 用钢梢串起),可多样同时磨抛光。右为另一专业供应商 Strvers 的机种,不过此等自动机只能制作板边固定的常规切片,很难做板内的故障分析与制程研究 切片。 4、 抛 光(Poish) 要看清切片的真相必须仔细抛光,以消除砂纸的刮痕。多量切样之快速抛光法,是在转盘打湿的毛毡

12、上,另加氧化铝白色悬浮液当作抛光助剂,随后进行轻微接触之快速摩擦抛光。注意切样在抛光时要时常改变方向,使产生更均匀的效果,知道砂痕完全消失切面光亮为止。 少量切样可改用一般棉质布类,以擦铜油膏当成助剂即可进行更细腻的抛光。此法亦应时常改变抛光方向,手艺功夫到家时其效果要比高速转盘抛光更为清晰,也更能呈现板材的真相,但却很费时。抛光时所加的压力要轻,往复次数要多,效果才好,而且油性抛光所得的真相要比水性抛光要好。 5、 微 蚀(Microetch) 将抛光面洗净擦干后即可进行微蚀,以界分出金属之各层面与其结晶状况。此种微简单,但要看到清楚细腻的真相却很不容易,不是每次都会成功的。效果不好时只有抛

13、掉不良铜面重做微蚀。微蚀液配方如下:“510cc 氨水+45cc 纯水+2 3 滴双氧水” 混合均匀后即可用棉花棒沾着蚀液,在切片表面轻擦约 23 秒锺,注意铜层表面发生气泡的现象。2 3 秒后立即用卫生纸擦干,勿使铜面继续变色氧化,否则 100X 显微下会出现暗棕色及粗糙不堪的铜面。良好的微蚀将呈现鲜红铜色,且结晶分界清楚层次区隔井然的精彩画面。此时须立即摄影保存,以免逐渐氧化变丑。不过当微蚀仍未能显现“秋毫”时还需再来过。 图 8.左 1000X 画面之抛光成绩非常良好,可惜未做微蚀看不见铜层的组织。右 200X 正 片法者微蚀良好,各种缺失一目了然。 注意上述微蚀液至多只能维持一二小时,

14、棉花棒擦过后也要换掉,以免少量铜盐污染微观铜面的结晶。读者需摸索多做,才可找出其中的窍门。 早期所用“铬酸加入少量硫酸及食盐”的微蚀方法已经落伍,而且还会使锡铅层发黑,不宜再用。氨水法得到的铜面结晶较为细腻,锡铅面仍可呈现洁白,其中常见之黑点部分即为锡铅量较多的区域。 为能仔细研究正确判断起见,切片必须要认真抛光及小心微蚀,否则只有白费力气而已。一般出货性的多量切片,平均至多能看出七八分真相而已。 图 9.左二明视 400X 切片系经特殊 “电浆”微蚀处理,效果极为突出,第三图 1000X 之暗视图亦为专密处理之效果。右 400X 之软板切片则为一般氨水微蚀之画面,成绩平平。6、 摄 影(Ph

15、otography) 假设良好抛光表面的真正效果为 100 分时,则透过显微镜所看到的颠倒影像,按机种性能的好坏只约看到 9095%。而用拍立得照像之最好效果也只有九成左右。若再将拍立得像片转变成印刷品之画面时,当然还会有折扣存在。为了记录及沟通起见,照像还是最好方法。此种像片之价格很贵(平均每张约台币 4050 元),一定要有好画面才去摄影,否则只是无谓浪费而已。显微照像之焦距对准最为不易,其困难点有:(1) 目视焦距与摄影焦距并不完全雷同,不可以目视为准,高倍时不免要牺牲几张以找出真正摄影焦距,并将经验传承与后续之工作。 (2) 曝光所需之光量=光强度*时间,良好的像片要尽量延长时间与减少

16、光强度,还要加上各种滤光片后才可得不同的效果,一般自动控制光量之曝光效果很难达到最好。 (3) 切样表面必须极端真平,否则倍数增大时(200X 以上)就会出现局部清楚局部模糊的影像。自“拍立得”片盒中所拉出的夹层像片,要等上一分钟左右才能撕开,使能完成画面的色泽。此时还可稍家烘烤以加速其热化老化。随后须彻底阴干后才可触摸,以避免画面受损。 图 10.左上为电脑列印画面,左上为光学摄影,后者画面质显然较佳,上二电脑画面系不易见到的最佳状态。 四、判 读 切片画面的清晰可爱,只要火候到家时还不难臻至。但要进一步判读画面所呈现的各种玄机,并用以做为决策的根据,则非丰富的电路板学养而莫办。尤其是追究肇因与改善方法,更要学理与经验的配合才行,短时间是无法急就凑功的。唯有不断的阅读与实做才能逐渐增进功力。以下简介切片切孔之各种待检项目:(详细内容请阅读“99 切片手册”之说明与图片) 1、空板通孔切片(含喷过锡的板子 )可看到各种现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