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19822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 )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C1789 D18972( )是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

2、数关系 D常数值 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记忆分为编码、( ) 、提取。A识记 B回忆 C储存 D再认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 A72 B52C82 D92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

3、发散思维 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 )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 A英国教育家洛克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D美国教育家杜威 12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的现代思想家是( )。 A德国的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13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上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14教师

4、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5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 )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各词解释(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学习迁移 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学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3应激

5、 是指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偶发性和紧张性的特点。 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三、简答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1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应具有哪些专门知识?(1)所教的学科知识;(2) 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 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 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

6、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2简述人格结构所包含的成分及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1)人格结构包括:知一情一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 (2)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简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三原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 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术

7、、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3)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4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

8、,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四、论述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l0 分。)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21 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快培养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创造性人

9、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创新神秘论;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难奏效。但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五、案例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12 分,共 24 分。)1现在学校凸显出来的优生不尖、差生更糟、中间滞留一大截的不良现象严重困

10、扰教育教学,已引起诸多人士的密切关注。 问题:请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并针对此类问题如何进行指导?(1)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

11、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 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2随着高考竞争

12、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一名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问题: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名学生的高考焦虑症状进行指导。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家长的高期望的

13、压力。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2)主观因素: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高考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

14、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 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造紧张气氛,给孩子增加精神压力。此外,社会舆论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 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

15、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1879 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

16、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B 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3C 解析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