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2049512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翻译理论史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史上的六次高潮 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 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极一

2、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

3、要的桥梁作用。,.,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 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初期,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公断地位,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诠释

4、和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建立各自的国家,宗教翻译便占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译成各蛮族的语言,有的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文学材料。,.,(二) 中世纪西方翻译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门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议成拉丁语。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原来早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后来,在托莱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希腊典籍便是从这些阿拉伯文译本

5、转译的。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大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6、。在法国,文学阿米欧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社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主要是西欧)翻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

7、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议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四) 现代西方翻译 西方翻译的第六个大发展极端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

8、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9、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二)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三)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者首次讨论用计算机做翻译的可能性以来,翻译机器的研

10、制和运用经过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它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手工翻译的挑战,也是翻译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目前,西方翻译事业仍处于第六次高潮之中。,.,二十世纪中期前西方主要译者及译论,The central recurring theme of “word-for-word” and “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debate that has dominated much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what Newmark calls the “pre-linguistics pe

11、riod of translation”. Here ,we mainly focus on a select few of the influential and readily available writings from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namely Cicero, St Jerome, Dolet, Luther, Dryden, Tytler, and Schleiermache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ord-for-word” and “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goes ba

12、ck to Cicero (first century BCE) and St Jerome (late fourth century CE) and forms the basis of key writings on translation in centuries nearer to our own.,.,Cicero introduce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speeches of the Aticc orators Aeschins and Demosthenes: And I did not translate them as an interpreter

13、, but as an orator, keeping the same ideas and forms, or as one might say, the figures of thoughts, but in language which conforms to our usage. And in so doing, I did not hold it necessary to render word for word, but I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St Jerome, defending h

14、imself against criticism of incorrect translation, describes his strategy in the following terms: Now I not only admit but freely announce that in translating from the Greek-except of course in the case of the Holy Scripture, where even the syntax contains a mystery-I render not word-for-word, but s

15、ense-for-sense.,.,Luther follows St Jerome in rejecting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strategy since it would be unable to convey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ST and would sometimes be incomprehensible. His consideration of the Bible with the language of ordinary people and his consideration of translation

16、 in terms of focusing on the TL and the TT reader were crucial in his translation. Typical of this is his famous quote extolling the language of the people: You must ask the mother at home, the children in the street, the ordinary man in the market and look at their mouth, how they speak, and translate that way; then theyll understand and see that youre speaking to them in German.,.,John Dryden, whos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ould have enormous impact on subsequent transl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