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24464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 作者: 日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三德”教育研究作者:胡艳辉 来源:中国改革报来源日期:2007-8-11本站发布时间:2007-10-8 22:09:22阅读量:761次内容提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方式、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等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转型时期,其“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不适应性。由于农民工在“三德”建设领域内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不相符合的观念和行为,导致角色错位和冲突,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频频发生,严重阻碍了他们吸收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生

2、活的进程。加强农民工“三德”教育,是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要化“物”,而更要化“人”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难题,更是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任务。关键词:农民工 “三德”教育 城市化一、城市化对农民工“三德”建设的要求在城市化背景下所探讨的城市农民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其实质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三德”建设内容为根本要求。但根据进城农民工目前处于城市“边缘人”的一种特殊生存状态,现代化城市建设对他们的“三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三德”建设的侧重点和特殊性日益凸现。1社会公德建设应重点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目前,农民工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

3、的现象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缺乏公德意识。包括公共卫生意识、公共秩序意识、公共法律法规意识等等,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混乱,城市卫生差乱,违法乱纪直至犯罪率不断上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它高度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新环境中,应以维护和遵守城市社会公共秩序为基本点,改造自己长期以来在农村形成的陈规陋习。注重衣着整洁,举止文雅,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城市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公共财产和设施

4、,保护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树立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遵守市民守则,厂规民约和有关制度。2职业道德建设应以诚实守信教育为着力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农民工目前的实际情况,职业道德建设应以诚实守信教育为着力点。它要求人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讲信用,重信誉,信守诺言,以诚为本,以信立业;平等竞争,以质取胜,童叟无欺,反对弄虚作假、坑蒙欺诈、假冒伪劣。唯有如此,农民工才能在职场和商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目前,弥漫

5、于社会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和社会信用严重缺失的社会环境,对于农民工的“诚实守信”道德观教育是一大障碍,如何优化社会环境,改良诚信教育赖以顺利进行的土壤,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一种社会信用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用制度来保证社会信用的建立,为农民工诚信教育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被同化和被感化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使“诚实守信”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内化成他们做人和做事的一种品质。3家庭美德建设应着眼于抓好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抓好未成年子女的培养教育是重点。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

6、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护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责任,使他们真正能从社会回归学校,做到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农民工的特殊家庭生活环境,其家庭美德的建设对社会稳定和整个社会道德建设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它对农民工自身的家庭责任感要求更高,他们必须克服由于长期分居所造成的重重困难,尽力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关心和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必须吃苦耐劳,不断拼搏,以

7、抚育子女,保证其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和求学上进的条件。然而,他们相应的各种能力则相对较低,对承担起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的重担显得力不存心,而困难重重。二、农民工“三德”建设的现状由于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淘,我国农民普遍励炼出一种朴实无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为内核的传统美德本性。但是,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新型的社会阶层,目前“三德”建设的步伐相对滞后,有的方面甚至处于刚刚起步或空白状态。在农民市民化角色转换中出现的一系列“三德”失范问题比较严重,对于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1面对城市社会公德建设,农民工普遍呈现出不适应与不关心心态长期的农村

8、生活,使农民工的身上沉淀了许多与城市生活不相融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观念和行为很难被所在城市或市民所接受,甚至被歧视,被排斥。对于城市生活,农民工自身也感到矛盾、傍徨和不适应。身处工作没有保障、权益得不到保护、生活简单清苦的城市生活中,城市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成就感,更没有依附感和归属感,真正使他们具有归属感的还是他们的故土。这种感受促使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城市产生了一种复杂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城市过客心理。由于这种过客心理,导致他们对所在城市缺少“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不愿意主动地吸纳城市文明,而对之采取一种怀疑

9、的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积极承担城市建设的责任,只是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临时状态。这不但严重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而且加剧了他们短期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发生,也增加了城市的不安定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公德建设的进程。农民工群体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在:语言粗鲁,举止失体,衣冠不整,公共场合没有公德感;对他人缺乏爱心,对公物缺少爱护,对环境缺失保护;法律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谈薄,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北京地区的罪案中,外来人口现行罪案比例在40%左右,在外来人口聚居区更高,达70%以上;在广州市近年来抓获的各类刑事犯罪人口中,有80%是外来暂住人口,这些人口中有90%以

10、上落网前集中在各大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中。他们这种越轨和犯罪行为对于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力和破坏性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将此作一国际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外来移民而形成的阶级分化与阶级冲突,直到今天还是城市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例如,美国的黑人聚居社区,环境恶劣、房屋破旧、公共设施缺乏、孩子失学等等,这种长期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各种犯罪率上升,成为美国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2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突出表现在“爱岗敬业”不够、“诚实守信”缺如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户籍的障碍,目前农民工中的大多

11、数人的户籍是农业户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身份的障碍,农民工在城市既不是正式市民的身份,在单位也不是正式职工的身份;素质的障碍,农民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缺陷制约着他们难以摆脱落伍的命运和有机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等原因,即使农民工在岗位上干得最好,也很难得到相应的任用、培训、升迁,更谈不上在工厂里有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且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正式工人的同等权力。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出于经济的考虑,虽然都能“敬业”,但很难做到“爱岗”,就更谈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了。特别是一些从事商业活动的进城农民,经商过程中缺乏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大到不严格履行经济合同、做假账、偷税漏税,小到偷工

12、减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3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子女教育和婚姻稳定进城农民工的家庭生存状态一般不太稳定,有关资料表明,80%以上的农民工是独自在外打工,长期无法与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其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与一般城市市民相比具有特殊性,而且他们对老人的孝敬、对儿女的培养、对妻子(丈夫)的关爱显得十分艰难。目前,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03年,仅广州市外来人口适学子女达6.5万人,其中一半以上的适学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教学质量良秀不齐的民办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适学子女无书可读,浪迹社会,给社会带来很

13、大的负面影响;只有少数适学子女能进入正规学校学习,而且择校费数额巨大,不是一般农民承担得起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在繁华的都市里,进城农民特别是外来女工的家庭、婚恋生活像经不起摔打的玻璃花,同时也对许多家庭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广州市妇联受理的包“二奶”非法同居、第三者插足、重婚案件呈上升态势,其中女方当事人90%以上是外来打工妹。对于许多到了婚嫁年龄的外来工来说,婚姻是一道不敢跨越的门槛,他们大都把对异性的情感压抑在心底。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白天在外面劳动,晚上挤在十多人、数十人的集体宿舍里休息,能把家属子女接到城市来居住的,还只是少数几个有了住房的。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

14、,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租或买的居所,就谈不上家庭团聚和子女在身边教育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老人也只能留在农村,由农村养着,甚至流浪乞讨为生。目前,未成人年犯罪和老年人流浪给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三、农民工“三德”教育的症结农民工“三德”建设的现状,成为了当前我国“三德”建设的一个瓶颈,给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和社会体制不健全这两个方面。1自身素质障碍制约着农民工的“三德”建设一是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能否转化为市民,乡下人能否成为城里人,农民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整体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由农

15、民向市民转化的成功率。文化素质高的农民,进城后一方面容易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容易取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另一方面又容易融入市场,培育市民观念,承担市民义务,得到市民认同。所以说,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是确保其在城市长久安身立业的本钱,农民工文化素质越高,进入城市就业机会越多,成为市民化农民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之所以不快,城市农民工“三德”建设不尽如人意,主要障碍之一就在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知识和能力不高,转移能力弱,进城后就业竞争力低,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慢。二是农民工的思想意识比较陈旧和保守。中国人具有很强的亲缘、地缘和业缘意识,这种对“三缘”关系的重视,容易产生由单一群体组成的社区,如北京的“浙江村”、“河南村”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社区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限制该社区居民生活机遇的障碍。生活在这种社区的居民,人际互动限于狭小的区域内,缺乏外界的信息沟通,最后逐步形成封闭的社区。当这种社区的居民是由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群体组成时,一方面有可能导致长久的或永久性的社会不平等,甚至产生对抗社会主流文化的群体亚文化,因而成为骚乱或其他形式集合行为,以及犯罪的发源地。另一方面,严重影响着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成为一种习性,并且具有很大的惯性。农民工的这种习性没有因为生活地点从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