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09133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文清同志在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文清同志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 作者: 日期:史文清同志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6日) 根据省委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的部署,市委决定,从今天开始,组织市、县、乡三级2万名干部,在全市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在岁末年初,市委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部署“三送”活动,目的就是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理顷群众情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力量、夯实基础。刚才,春明同志传达了全省

2、“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正森同志宣读了市委“三送”活动实施方案,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三送”活动的重要意义 重基层、打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些年来,赣州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充分说明全市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各级干部奋发有为,特别是战斗在一线的乡村和街道社区基层干部,吃苦耐劳,辛勤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当

3、前,我们正处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更加注重思想、组织、能力和作风建设,以迎接新的挑战和执政的考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莫建成同志在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开展好“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发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好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在全省统一部署下组织全市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三送”活动,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开展“三送活动,是坚定政治信仰、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成立89年,执政61年,改革开放

4、32年,可以说党不缺执政影响力,国家不缺发展速度、不缺物质财富,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识是否有些淡薄,甚至有缺失的现象?值得认真思考。信仰是人的灵魂,政治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就是实现人类最高最美好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立场是人的态度,政治立场是一个政党在处理“代表谁的利益、为谁服务”问题时所持的政治态度。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是党的宗旨意识、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的实践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的理想,坚定地跟党走,倾其所有,甚至甘愿付

5、出鲜血和生命。毛泽东主席不无感慨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现在是和平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一些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与群众越来越疏远,宗旨意识越来越淡化,政治信仰越来越迷惘。如果长此以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有可能丧失。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在全市开展“三送”活动,决不是轰轰烈烈搞形式、走过场,而是要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

6、象。 开展“三送”活动,是弘扬苏区精神、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的现实行动。我们都生活、工作在赣南这块红土地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铸就了以“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形成了“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在新形势下,传承苏区精神、关心群众生活、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开展“三送”活动,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火热的实践中去, 以苏区干部为楷模,锤炼党性、塑造品格、改进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7、开展“三送”活动,是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作出了部署。这就需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奋力拼搏,需要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收集梳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寻求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办法措施,从而更好地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开展“三送活动

8、,是化解基层矛盾、稳定发展大局的迫切要求。当煎,我市的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发展的大局是稳定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有的党员干部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不会做群众工作,满嘴官腔,与群众话不投机、无法沟通;有的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对群众的感情,没有起码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愿做群众工作,下基层走马观花,做工作蜻蜓点水;有的党员干部法制意识不强,处理问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时与群众有对立情绪;有的干部欺上瞒下,追逐名利,甚至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所弱化;城市社区管理滞

9、后于城镇化进程,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非公企业,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有时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产生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甚至会削弱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开展“三送”活动,就是要转变干部作风、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就是要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谋划发展、攻坚克难的能力;就是要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全市党员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

10、远,牢牢把握“三送”活动的主要任务市委下发的实施方案对“三送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任务就是既要立足当前,帮助基层集中解决一批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要着眼长远,帮助基层谋划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送政策释民惑,深入扎实做好引导群众的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民心向背是检验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试金石”。现在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群众不能及时了解党的大政方针,不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这些现象成为影响稳定的重要因素。政策法律下基层、进农户

11、,是组织动员群众,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和信任的重要途径。中央决定从今年底到明年“五一”前后,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精神,使中央的精神、省委的要求和市委的决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讲赣州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中部崛起战略、钨和稀土发展等方面的定位,帮助人民群众正确把握市情,坚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

12、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宣讲统筹城乡发展各项政策,就业、就医、就学、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真心拥护和自觉执行政策。要检查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宣讲中建立感情,在宣讲中形成互信,在宣讲中赢得民心。 (二)送温暖聚民心,深入扎实做好关心群众的工作。德政为先, 民心为上。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任何时候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干部下基层要与群众结对帮扶,多做暖

13、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理帧情绪、鼓舞信心的工作。这次活动不可能解决基层所有的问题,但必须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成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关心群众疾苦,尤其要关心军烈属、残疾人、贫困和低收入家庭,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要拉一把,对子女上不起学的家庭要帮一把,对缺种子、化肥的家庭要扶一把。要结合全省开展“五类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深入细致地排查各类社会稳定隐患,重点排查、防范和化解环境污染、安全事故、产权纠纷、征地拆迁、宗族矛盾、社会治安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切实解决重复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等问题。公检法司部

14、门要增强公正执法、公正司法的意识,打击黑恶势力和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查处欺行霸市、恶意囤积、哄抬物价、坑农害农等案件,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送月良务解民难,深入扎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落到实际行动当中。要搭建好为民服务的平台,让老百姓有说话的机会,有诉求的渠道,有沟通的场所。各职能部门要心系群众,把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为群众提供有效的生产生活服务。涉农部门要服务农村发展,帮助农民选准致富产业,解决在土地流转、种苗供应、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15、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饮水等公共设施服务条件。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展送贷款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在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资金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及驻市高校、职业院校等要整合资源和技术力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政策帮扶、技术帮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实际问题。 (四)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扎实做好带领群众的工作。“一名党员一面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三送”活动的过程,应当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的过程。要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探索建立。“四个给予”的工作机制:一是政治上给予出路;使村干部成长有途径。每年为乡镇解决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综合素质较高、工作成绩优异的村级主要干部的事业编制。二是经济上给予待遇,使村干部收入有保障。村干部工资由乡镇统筹,实行“基础工资+考核工资”制度注重提高绩效工资比重,对年度考核先进村进行经济奖励。建立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村干部工资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三是职能上给予完善,使村干部履职有权力。将农村宅基地审批、社会救助、就业推荐、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事项的初审权前置到村:级。四是管理上给予强化,使村干部履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