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90355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课件中图(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基础梳理 1.公转概况 (1)方向: 。 (2)轨道:近似正圆的 ,每年1月初,地 球处于 ;7月初,处于 。 (3)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叫一个 。,自西向东,椭圆,近日点,远日点,恒星年,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与 之间的交 角,目前度数为 。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定义: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周期性 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黄道面,赤道面,2326,南北回归线,3月21日,A,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C,12月22日,夏至日,深化探究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1)黄赤交角存在而产

2、生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组 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90-2=北(南)温带范围。 =90-极圈的纬度数= 晨昏线的移动角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2)黄赤交角带来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晨昏线的移动过程。,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解题过程中,首先明确的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确定,就要根据其移动过程及其规律来分析。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强化专练

3、1.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 (1)(2)题。 (1)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 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2)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B.温带范围变大到30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黄赤交角带来的影响。第(1

4、)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2)题,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1)ABD (2)C,基础梳理 1.原因: 的变化。 2.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考点二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两极,北回归线,南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回归线,南北,递减,深化探究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极点上:在极昼期间,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没有变化,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甲)。 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

5、)。,(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点近角大,点远角小”;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下图北半球)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最大为90;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最大为90。,(4)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甲)。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

6、高度最大值(如图乙)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丙)。,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

7、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 系为+h=90(如图乙)。,强化专练 2.(2009浙江文综)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 时,该地的纬度值为 ( )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A.23N B.63N C.43.5N D.27N,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即H=9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

8、地纬度值相加);二是明确图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地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说明该地一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图中c表示的是该地夏至日与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由于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其数值必定为23.5,由题意知,a、c之差为20,则a的数值为3.5,即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5,根据前面所述公式可以求出该地点的地理纬度为63N。 答案 B,考点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 义之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基础梳理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特点:除 和 外,各 地区的昼弧和夜弧都 。 (2)规律: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 夜弧短

9、,则白昼 、黑夜 ;反之,则黑夜 ,白昼 。,赤道,春分日与秋分日,不等,长,短,长,短,2.季节更替 (1)原因: 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夏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角 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角 的季节 春秋二季: 季节,太阳直射点,(2)四季划分 (天文含义角度),最长,最大,最短,最小,冬夏的过渡,规律总结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直 射点位置无关。如下

10、图:,3.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4.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在天空 中的运行轨迹图。此图较好地再现了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图中底面大圆为地 平圈,外圆半圆弧为苍穹(天球),

11、太阳运行轨迹中无论何时何地均东升西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北,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计算出当地纬度( =90-H),根据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当天昼长或夜长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5.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

12、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强化专练 3.下图表示东半球经纬网,曲线为晨昏线,读图回 答问题。

13、(1)若曲线表示晨线,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 坐标为 ,甲地昼长为 小时,甲、乙、 丙中白昼最长的是 ,昼长为 小时。,(2)当曲线由晨线变为昏线时,正确的描述有 ( ) 甲地的昼长由最短逐渐达到最大 乙地的昼夜 长短变化幅度变大 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甲、 乙、丙三地昼长大小为甲乙丙 A. B. C. D.,解析 第(1)题,经纬网为东半球,曲线为晨线,可知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S,160E。甲地的昼弧为90,则昼长为6小时;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南白昼越长。第(2)题,根据曲线变为昏线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 (1)(2326S,160E) 6 丙 24 (2)D,考向调

14、研 考向一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影响 【例1】(2009重庆文综)右图为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 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首先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从图中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根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日点附近,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趋势

15、且已过春分日。由于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近日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第(2)题,图中甲为近日点附近,时值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黄河流域进入汛期应为北半球夏季;南极昆仑站极夜时应为南半球冬季;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应为南半球冬季。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1)B (2)C,解题技巧 抛开题干巧解题 本题组第(2)题,还可利用时间的不一致性,抛开题干直接分析选项,从而巧妙确定答案。分析选项时,必须先确定各选项所述现象出现的季节,“黄河流域进入汛期”为北半球夏季;“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为北半球夏季;“三峡水

16、库处于蓄清期”为北半球冬季;“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为北半球夏季。分析判断结果显示,只有C选项所述现象出现的季节与其他三个选项不一致,而本题又是单项选择题,进而确定本题选C。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题都能抛开题干解答,只有类似本题组第(2)题这种季节判断题且为单项选择题时才能使用此妙法。,【预测1】广东天文学会2009年6月25日消息:如果 天气晴朗,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观测到牧夫座流星 雨。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 星体进入大气层的方向。完成(1)(2)题。,(1)如图所示,如果闯入大气圈的流星体质量、大 小和物质组成相似,那么从地球上观察流星较明亮 的时间是 ( ) A.上半夜 B.午夜时分 C.下半夜 D.无法判断 (2)此时图中甲点时间为 ( ) A.3月21日6时 B.3月21日18时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