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8285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必修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老”:老子的学说,(1)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黄”:黄帝的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何谓“黄老之学”?,(2)特点:,汉初的经济状况,经济残败、百废待兴,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

2、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元气,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适应社会状况而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时间: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社会原因: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 (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规律),2.背景:,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3.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适应西汉初年统治的需要,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汉初

3、年的统治思想。 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前179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人) 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创立新儒学。,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涵,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天子受命于天,

4、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汉初的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3、新儒学的评价,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汉武帝的作为,广设

5、学校 推行儒学,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小结,总结,黄 老 之 学,独 尊 儒 术,原 因,内 容,作 用,内容,作 用,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治身、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原 因,无为不适应集权 新儒学的大一统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

6、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练习,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A,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

7、、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 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B,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C,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D,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D,课后活动建议: 就汉代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