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7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

2、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 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强调伦理纲常以维护社会秩序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2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 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3孟子

3、将“仁政”的实现寄托于君主对于“仁心”的扩充上,而这种扩充的程度决定了“仁政”实 现的程度。据此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 A有违孔子人性理论 B脱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C弱化尊卑等级秩序 D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 4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 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 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 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 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 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 5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 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

4、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 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7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 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8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

5、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 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 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9如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10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 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

6、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11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 28 种刻本, 水浒传有 14 种刻本,西游记有 9 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12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 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 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的壮大 1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

7、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 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 14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 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15学者许倬云认为,朱子学的普及,使中国的社会结构经由学术和政治,维持了长期的稳定。这 是因为() A朱熹的理学思想迟滞了当时社会发展 B朱熹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C朱子学的普及推

8、动了政治制度的进步 D学术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稳定 16宋代花鸟画家甚至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花果、某一类鸟。他们不断观察、研究,“格 物致知”,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 B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 C宋代花鸟草虫画基本以写实为主 D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 17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能够比 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材 料中的“这一技术”()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

9、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8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 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A是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19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 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 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

10、德实践B批判虚假说教 C强调重义轻利D提倡心性修养 20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他在送 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 成自己的样子。这说明了吴道子的宗教画() 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 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 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 D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 21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天宝十一年(752 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 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画面。这一画作可以反映当时() A社会风尚的变化B文人画流派的出现 C社会风气的开放D风俗

11、画技法的成熟 22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 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23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 阐明的是() A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B法度严明利于统一 C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大一统是历史规律 24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

12、学、论政之大端 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 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本卷共三大题大题,共,共 5252 分。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 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 贵族

13、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士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 试除诗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 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 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 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 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4、 材料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 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 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 的相关措施并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1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6 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7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朱熹认为,就那些对待臣下态度非

15、常恶劣的君主而言,“寇仇之报,不亦宜乎?”但朱熹强调孟子的说法只是一种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 警示之语,并非表示臣下可以真正对君“不忠”。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 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 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在黄宗羲看来, 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 其关系应是 “名异(具体位置不同) 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 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 主是可以相

16、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 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异同。(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指出其历史价值。(10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时代故事梗概 宋代 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许仙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 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之下,他才 得以脱身。 明代 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仙迷惑、威 胁,但亦有情愫。当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 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 清代 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仙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 许仙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 而被释放。 民国 改编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坚定地站在白娘子的一边,与 她共同反抗法海。 白娘子被压于雷峰塔后, 其丫鬟小青搬来众仙, 击败塔神,推倒了雷峰塔。 新中国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既有守护爱情的痴情, 也有涂炭生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