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612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8淄博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都是原核生物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选B。部分动物(如蚯蚓和蜣螂等)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但属于真核生物;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等。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

2、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分解者,可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B项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项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故D项错误。3.(2018芜湖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共3种,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解析】选A。分析题图,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A正确;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有植食性鸟、食草昆虫,B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青蛙,共4种,C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共有4种,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D错误。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选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

4、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图示中的细菌可以作为消费者线虫的食物;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以捕食链划分,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和海螺都是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蜘蛛;若大米草死亡,则细菌数量增加,以细菌为食物的线虫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的食物减少,引起蜘蛛数量减少。【加固训练】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加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解析】选B。若大量捕捉蛙,则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数量增加,水稻虫害加重。蛙减少,蛇对鼠的

5、捕食量会增加,短期内,鼠的数量减少,蛇的数量基本不变。5.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解析】选B。在该食物网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属于次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从草中获取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方法技巧】食物网分析基本原则(1)计数食物链的规则:从生产者

6、开始,最高营养级结束,不中断、不遗漏;一般仅考虑捕食关系,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2)分析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变动:遵循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6.(2018石嘴山模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解析】选D。由图示曲线可看出,a物种耗氧量随时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说明a可以放出氧气,为

7、生产者;b的耗氧量较大,为初级消费者;c的耗氧量最小,为次级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7.如图是近年在某县实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导学号14120443()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解析】选D。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它们直接以生产者为食,A正确;鸭以螺为食,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鸭和螺均捕食植

8、物,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C正确;图中的某些微生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其可以是分解者,但不排除题图的微生物中还可能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D错误。8.(2018衡水模拟)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导学号14120444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选C。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A错误;硅藻是生产者,但不是分解者,B错误;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严禁过度捕杀蓝

9、鲸是因为其濒临灭绝,D错误。【加固训练】(2018濮阳模拟)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C.丁D.戊【解析】选B。从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甲是生产者,戊是最高营养级,图中除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外的其他生物,只有己的食物来源只有一个,其余生物的食物均有多个来源,所以当丙灭绝后,己也因食物匮乏而灭绝。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9.(14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

10、,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题意写出食物链: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确定某一营养级的变化对其他营养级数量的影响。(2)明确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浮游植物过多,浮游植物遗体的分解会使水中溶解氧减

11、少,从而使浮游动物缺氧死亡。【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中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2)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可知,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A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B的数量减少。(3)施肥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终造成池塘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A。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答案:(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

12、10.(16分)(2018绍兴模拟)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一共有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消费者。(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占第_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是_。(4)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青蛙的数量_。【解析】(1)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竞争两种。(4)蛇数量大大减少,但蚱蜢和蟋蟀的数量不变,故青蛙数目基本不变,但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答案

13、:(1)4初级(2)鹰四、五(3)捕食和竞争(4)增加基本不变1.(6分)图示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导学号14120445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解析】选C。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项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项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项正

14、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项错误。2.(6分)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4120446()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解题指南】(1)

15、题干信息:“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和“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2)关键知识:物种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解析】选C。食物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A错误;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B错误;从题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数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C正确;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3.(18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4120447(1)图甲中鹰属于_级消费者,调查草原中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