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31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九二共识”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T12(海峡两

2、岸关系)复习建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以考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要逐一落实考点,理解各个考点的内涵与外延2.本单元知识线索清楚,复习时围绕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曲折和发展;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方针和统一进程;建国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外交发展历程展开复习3.国际国内环境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要联系国际国内环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理解各项制度、方针政策的演进过程及其意义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26 / 26【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1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3、立(1)条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2)新政协的召开a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b中心议题和内容:中心议题是_。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会议确定了国都、国旗和代国歌。c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

4、有_的性质。(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职能转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_组织形式继续存在,成为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_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发展完善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_,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背景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迫切需要:

5、1953年起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_年内容通过了_;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原则,人民民主、_意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背景国情: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_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

6、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提出1949年共同纲领确认_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1947年,成立区。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其中,1965年成立区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_,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点题训练1】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论联合政府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考点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7、(1)时间:1966年1976年(2)践踏: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b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措施意义法制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拨乱反正,平反各种冤假错案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_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_、_民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84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和村民选举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点题训练2】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考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

9、与实践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_制度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回归,原因,实力保证: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政策可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民心所向:祖国统一是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心愿过程,香港回归:1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2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_年

10、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真正停火,1979年元旦, 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真正的停火隔绝状态结束,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历史性突破,1992年,海协会和

11、海基会达成“_”的重要共识,这就是_。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直接三通实现,虽然台湾地区的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 但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_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点题训练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要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类别特

12、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典例训练】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

13、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通向成功的试金石【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程讲义1982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宪法在序言中宣布“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法制日报(2014年12月3日)该史料概述了我国宪法发展的历程,介绍了1982年宪法的部分内容及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