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4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 阶段特征_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精要阐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围绕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尝试到1921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列宁模式;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突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的斯大林模式。【典题借鉴】1(2016湖南省怀化二模)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

2、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精要阐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

3、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发展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黄金时代”。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干预,逐步形成了计划与市场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

4、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典题借鉴】2下图是19131973年欧美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表。该表反映了欧美各国政府() A逐渐承担起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责任B完全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受到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D形成了“混合经济”的新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19131973年欧美各国逐渐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总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增加,说明政府逐渐承担起保障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责任,故A项正确。答案:A主流思想_一、立足国情、创新与改革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精要阐释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导致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5、。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开创了有别于西方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日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二战后,脱离国情的苏联经济改革最终失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说明立足国情、适时改革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典题借鉴】3(2016福建省福州一模)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

6、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答案:C二、重视农业、关注民生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到罗斯福新政的启示精要阐释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三农”问题关系到民生改善、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等问题。苏联(苏俄)的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都折射出农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生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以行政手段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我们今天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典题借鉴】4(2016吉林三模

7、)1913年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 1913 1922 1928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102 72 101 谷物收获量 86 56 73 马(百万头) 36 24 34 牛(百万头) 61 46 66 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1921年1928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三、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资本主

8、义自我调整的指导思想精要阐释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体现,是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典题借鉴】5(2016广西桂林二模)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A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依据题意,这股“改

9、革与重组之潮”是指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B项正确。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非自由主义思想, 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四、公平、公正、正义的福利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减震器” 精要阐释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的生存机会的平等。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对我们今天关注民生,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典题借鉴】6(2016安徽合肥二模)“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

10、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答案:B中外对比_一、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精要阐释1不同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罗斯福新政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

11、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点(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典题借鉴】7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

12、,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采取余粮收集制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据题干可知,西方的批评主要针对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不是仅仅因为国家经济的衰退,故C项错误,D项正确。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对苏联公民的剥削, B项错误。答案:D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邓小平改革的异同精要阐释1二者的不同(1)内容上:邓小平改革以经济领域为主,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1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政治领域为主,全盘否定苏联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领导,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特点上:邓小平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循序渐进、步伐稳健。戈尔巴乔夫在风险很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激进冒险,“大刀阔斧”,企图一蹴而就。(3)性质上: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4)结果上: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失败,苏联迅速发生剧变并最终解体。2二者的相似性(1)时间上大致接近:中国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20世纪8

14、0年代中期。(2)面临的困境基本相同:都是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中国历经后百废待兴,苏联历经30年改革没有重大转折。(3)改革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典题借鉴】8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故B项正确。答案:B通史构建_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折射出的政治、思想的特点精要阐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影响到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1)从政治折射点看,斯大林体制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从思想折射点看,斯大林模式下,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缺乏民主传统思想;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