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6369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作者: 日期: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第一部分 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温度的定义: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温度计 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 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 刻度的划分 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 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 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 熔点(凝固点)的定义 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 熔化吸热

2、、凝固放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定义 定义: 物 现象的描述:变 沸腾 沸点定义及应用: 态 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 汽化的两种方式 定义: 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 变 汽化和液化 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 定义: 液化 降低温度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 升华定义: 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 升华与凝华 凝华定义: 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三、章节知识细化、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

3、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温度计量程分度值实验用温度计-21021体温计354201寒暑表-30501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量程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

4、向弯曲。7、热力学温度(T):T=(t+273.15)K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石英、水晶、食盐、金属、冰、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时的区别: 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吸热或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放热例如:一容器装有冰水混合物,置于0的房间里,冰不能吸热,不能熔化,水不会放热,不会凝固成冰;置于高于0的环境里,冰会熔化成水;置于低于0的环境里,水会凝固成冰。汽化和液化 1、

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4、蒸发可致冷 举例:沙漠中的冰箱罐中罐 烈日下,刚从水中出来的人为什么感到冷? 夏天,在房间里洒些水后感到凉爽。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现象描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6、沸腾特点:沸腾时要吸热 但温度不变。 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及图象如下: 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吸热

6、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剧烈程度缓慢剧烈8、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9、常见液化现象:雾、露、云 口中呼出的白气 冰棒冒出的白气 浴室镜上的白气液化石油气 气体打火机升华和凝华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常见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 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灯丝用久变细 碘升华实验用干冰冷藏物品3、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回到固态的过程4、常见凝华现象:霜、雪 冬天眉毛上的霜 灯泡用久变黑 碘凝华实验 第二部分 热和能一、热和能知识结构图 扩散定义及举例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7、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定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 热 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定义、单位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实性验 比热容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水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和 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汽油机 柴油机 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 做功一次 曲轴转动两周 热机 定义 计算公式:Q=mq Q=vq 燃料的热值 定义 能 炉子(热机)效率 提高途径 计算公式:=Q吸/W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

8、化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分子热运动1、 物质由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如铅柱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铅柱不容易分开,甚至吊很多钩码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二.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内能和机械能的比较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

9、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任何物体都一定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如:放在地面上的石块,没有宏观运动,没有被举高,没有机械能,但具内能。4、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就越剧烈。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的物体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的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传递的热量Q来量度。6、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人类对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等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