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

上传人:厚****9 文档编号:14195366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题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无相生一、语基落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迁徙明察秋毫车毂()强大处下(ch)B.奏效轻诺寡信户牖(yu)余食赘行(zhu)C.功用穷形尽相矜持(jn)木强则折(sh)D.脆弱略见一般枯槁(go)欲盖弥彰(zhng)解析A项,“处”应读“ch”。C项,“折”应读“zh”。D项,“般”应为“斑”。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伐者无功伐:自我夸耀。B.强行者有志强:勉力,竭力。C.其未兆易谋兆:预兆,征兆,迹象。D.柔弱者生之徒徒:通“途”,路途。解析D项,徒:同类。答案D3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相同,和相

2、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以:介词,表凭借,用;介词,表原因,因。则:均为连词,相当于“就”。答案D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知足者富C.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D.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解析C项,坚强:古义是僵硬;今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

3、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而不亡者寿寿:寿命。B.报怨以德报:回报。C.是以圣人犹难之难:以为难。D.轻诺必寡信轻:轻易。解析A项,寿:长寿,指活得长。答案A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介词,表由来、来源,从/介词,表比较,比。A项,连词,表转折,可是。C项,语气助词,表

4、停顿,不译。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B7下列关于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也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

5、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解析D项,“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错。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参考答案(1)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2)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

6、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

7、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适周适:往,到。B.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蓬累:漂流无主的样子。C.良贾深藏若虚虚:空,空虚。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通“出”,出自。解析D项,绌:排斥。答案D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却很鄙夷地批评孔子,说他所崇拜的人都已死了,要他放弃他们的理论,要与时俱进,顺时而为,学习老子的学说。B.孔子走后,老子却又在他的学生面前赞誉孔子,说孔子这个人很谦虚,有如乘风驾云而上青天的龙。C.老子讲修道德,颇能见机行事,他看到周王室衰微,便萌生了去意。后来,他逃到函谷关的时候,却被周的令尹喜捉

8、住,强迫他写下了道德经后才放他走。D.老子讲修道德,颇能审时度势,他看到周王室衰微,深感无能为力,便离开了东周,在函谷关为令尹喜写了道德经后就不知所终了。解析A项,“要他放弃他们的理论”说法错误;B项,对象弄错了;C项,“逃到”“捉住”“强迫”的说法错。答案D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2)道不同不相为谋。参考答案(1)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2)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三、表达交流12北大哲学系教授王博在心灵的四季的讲座中指出,可以用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法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即:儒家是心灵之春,墨家是心灵之夏

9、,道家是心灵之秋,法家是心灵之冬。请你从上述四个“是”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段首句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一学派思想的理解。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答案示例(1)儒家是心灵之春。这个学派充满着温暖,无论是儒家的经典,还是儒者的生命。经典和生命的温暖都来自共同的地方,这就是作为其思想核心的仁。(2)墨家是心灵之夏。夏天,一切都是那么奔腾和豪放,世界显得比春天更拥挤,当然,也更紧密。这非常类似于墨家的气质,这个学派给世界的最大感觉便是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3)道家是心灵之秋。秋天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成熟当然意味着成长和反省,尤其是对于春天和夏天的反省。因此,道家是最能够体现秋天精神的学派。

10、(4)法家是心灵之冬。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天寒地冻的冬天给人以安定和冷酷的感觉,世界笼罩在一种简单而冰冷的秩序之中,单调而寂静。这似乎就是法家有些冷酷的心灵。13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探路者给人以启迪,失足者给人以深省,“冲刺”者给人以振奋,“十”字路口给人以考验!义无反顾的人,扬鞭催马,曰:“路在脚下。”,曰:“。”墨守成规的人,专走老路,曰:“轻车熟路。”,曰:“。”在茫茫征途中,先人留下了多少智慧与辛劳,意志与信心,失败与教训!答案示例无畏艰辛的人披荆斩棘吾将上下而求索听天由命的人盲目动身车到山前必有路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

11、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案示例(1)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复进行文字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电脑输入的优势更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输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