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5012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名词 作者: 日期: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2、 种群: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3、 群落:是栖息在一定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结构。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5、系统(system):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6、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7、自然环境 : 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

2、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8、生态因子: 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如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风力等等。9、趋同适应(convergent adaptation): 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受到某个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这些生物种通常可成为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活型(life form)。10、趋异适应(divergent adaptation)同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即生态型(ecotype)11、生活型: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

3、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12. 生境(habitat): 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生境也称栖息地。13、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称为生态型。14、气候生态型:长期适应不同的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生态型。15、土壤生态型:长期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力等自然和栽培条件的作用下分化而形成。16、生物生态型:是指主要在生物因子

4、的作用下形成的生态型。17、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18、基础生态位: 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实际生态位: 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19、种群(Population)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种群大小: 指一定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 指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20、龄级比: 将种群中的不同个体按照年龄分组,统计各个年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年龄结构: 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它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

5、征,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年龄锥体自下而上地按龄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各龄级个体数或百分比用图形表示。21、性比: 是指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雄性对雌性的比例。22、种群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也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记作rm。内禀增长率:也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环境阻力: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观测到的种群实际增长率之差,环境阻力就是防碍种群内禀增长率实现的环境限制因素的总和。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通常用K表示。23、J 型增长: 种群在

6、无环境限制下的指数增长 S 型增长: 种群在环境限制下的逻辑斯谛增长24、竞争: 是指两个生物争夺同一对象(如资源和空间、异性等)而产生的对抗作用,可分为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捕食: 是指一个物种的成员取食另一个物种成员的现象。 寄生: 是指一个种(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像。 拟寄生:是指昆虫寄生昆虫的现象。25、偏利作用 又称单惠共生,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一方获利,而对另一方则没有什么影响。 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各有所得,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双方互利,但双方离开后,都能各自生存。寄居蟹和海葵。 互利共生是一种专性的、双方都有

7、利并形成相互依赖和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共生关系。26、化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化学联系的科学。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之间建立化学联系的媒介。 化感作用(allelopathy):指一种植物通过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包括抑制作用,也包括促进作用。27、生态对策就是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 对策”,也即生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28、K对策的生物:个体较大,寿命较长,存活率较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较大的扩散能力,但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种群密度较稳定。r对策的生物:个体较小,寿命较短

8、,存活率较低,但增殖率高,具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其种群密度常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29、种群调节: 是指种群数量的控制。种群的调节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30、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31、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群落的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也称作群落的二维结构。32、协同进化在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不同种生物间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以形成和加强的过程。33、优势种: 在群落中作用重要的物种。 群落的稳定性: 群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维持物种互相结合及各物种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在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平

9、衡状态的能力。34、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遗传多样性: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亦称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指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研究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况。 生态系统多样性: 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35、生态系统的结构: 是指生态系统组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及组分间的能物流顺序关系。它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食物链结构,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36

10、、物种结构: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37、景观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 农业景观:由多种类型的在景观上有差异的农业生态系统的集合所组成的区域。38、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不同斑块连接之处的交错

11、区域为生态交错带。39、自然区位: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位置优势经济区位:由于交通、市场、技术、资金、信息等所决定的位置优势。40、食物链(food chain): 是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food web): 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网状结构,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营养级(trophic level):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食性环节。50、能量(energy): 在物理学上指的是物质具有作功的能力。51、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52、初级生产: 是指自养生物

12、利用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的能量转化成有机体化学能,并贮存起来的过程。 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也称第一性生产,初级生产积累能量或物质的速率。 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一部分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53、光能利用率: 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质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54、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次级生产者异养生物又称次级生产者。大农业中的畜牧水

13、产业和虫、菌业生产都属次级生产。55、生态效率: 即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转化效率;林德曼效率: 指某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与前一营养级所持有的能量之比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由低到高,它们的个体数、生物量或能量的分布形成一个下大上小的塔形结构,称为生态金字塔。56、物质循环: 指生态系统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和水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57、库: 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贮存库:容积较大,交换慢,一般为环境库。如土壤库、大气库、水体库等。 交换库:容积小,交换快,一般为生物库。如植物库、动物库等。 源:是产生和释放物质的库。如化石燃料燃烧是温

14、室气体CO2的一个重要的源。 汇:是吸收和固定物质的库。如海洋是CO2的汇之一。58、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59、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圈层的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60、农业生态系统: 是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它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

15、统。61、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总称。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通过,但可以强烈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使地表温度提高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包括CO2、O3、CH4、N2O、CFCs。62、氨化作用: 由氮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为氨与氨化合物硝化作用: 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N2或N2O,回到大气库中。63、磷素固定作用:土壤中可给态磷转变为非可给态磷的过程。64、土壤有机质:泛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