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4194979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 作者: 日期:柳笛集漫议代序霍松林多年前读过评论张文廉先生乡风集诗词创作的文章,其中引用的几首山村竹枝词清新俊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直到去年秋天的儋州诗会上才有幸与作者见面。他来到我的房间,恰有好几位诗友在座,就一起谈诗。他不仅谈现当代诗,还谈近代诗、古代诗,如数家珍。他了解我与于右任先生的交往,因而说他通读过于先生诗集,十分喜爱;还说他读过我的文艺学概论。我看他不过五十来岁,便说:那本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发行五万册,流传很广,但不久就遭到批判,“文革”中更被打成“毒草”,你怎么会读到呢?他说是十多岁时读的,浅黄色的书皮,肯定没有记错。毫不夸张

2、地说:文廉的一席话不仅使我惊异而且给我以强烈的震撼。从批判“白专道路”到鼓吹“读书无用论”,从商潮汹涌到浮躁风席卷全国,一位只上过几年中学的人能够博览群书,坚持不懈,这需要的是多么坚卓的毅力和多么超拔的人生价值取向!儋州会后,文廉即寄来他的柳笛集;最近,又寄来柳笛续集。信中说:自学为诗,不知得失如何,渴望指点。“指点”不敢当,但想谈点读后感。屈原放逐,乃著离骚;诗三百中的佳什,亦多劳人思妇之作。古往今来的第一流好诗,大都源于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和纯真深挚的情感;如果再加上深厚的学养、成熟的文学理念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那就会锦上添花。而刻骨铭心的体验则是最根本的。源于应酬,源于休闲,源于追名逐利,

3、或者“为赋新诗强说愁”,都作不出好诗,至少作不出第一流的好诗。文廉194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市铜山县的一个穷山村,幼年丧父,家计艰辛,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务农,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这20来年的山村体验,真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而他数量可观的好诗,正源于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评论家不约而同地推崇文廉的山村竹枝词30首,这是不错的。但要弄清这30首诗为什么写得好,就得探索他的生活历程和创作道路。因此,诸如少年杂忆、故宅杂咏、过旧居、移家徐州留别故园诸兄等组诗以及哭母、满江红丁巳清明扫父墓有感诸作,便不应忽视。这里只举少年杂忆11首中的5首诗以见一斑。鹑衣百结未遮身,八岁从师入学门。犹记山村风

4、雪夜,唐诗一卷对灯吟。山村寂寂路人稀,时难年荒感乱离。父死病床妹娇小,犹牵衣袖哭儿饥。拆门曾记改成棺,生太辛劳死亦难。泪湿灵棚秋夜雨,问爹此去几时还?五九垂杨未泛青,父丧家破日飘萍。西风夜雨荒村道,乞食彭门怯犬声。漫天飞雪压彭门,流落街头一病身。况是年关兼日暮,朔风更割断肠人。直到2000年10月作者已经50岁的时候,还受惠于当年山村的深刻体验,写出了赠堂兄文臣兼示族侄学标这样的好诗:忆昔家徒四壁寒,谈诗直到五更天。返销四两仍匀我,雪拥蓬门共被眠。科技兴农共脱贫,廿年改革迅雷奔。东风已绿家山土,处处花开报好春。这两首诗,颇有今昔对比、“忆苦思甜”的味道。事实上,只有吃过大苦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尝

5、出甜。山村竹枝词前10首写于1981年11月,中10首写于1983年12月。那时候,由包产到户发轫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而饱受饥寒之苦的作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杏雨无声落万家”的早春气象和脱贫致富的灿烂前景,用两组崭新的田园诗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山村新貌。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对正面的讴歌体现对负面的鞭笞,这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能。山村竹枝词30首正是这样。因此,这30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个小山村的新貌,而是以小寓大、以新衬旧,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两个时代,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深层意蕴,即使作者无一语点明,高明的读者也不难领会;何况作者还写了这

6、么几首:车马如龙卷路尘,鞭花笑语过前村。争夸包产方针好,笆斗难量爱国心。恶水穷山路线分,十年光棍赶成群。自从包产村容改,二九姑娘挤破门。堵路批资竟若何?十年幽谷雁声多。山农致富凭锤錾,又听云峰采石歌。记曾少小牧羊时,满目荆榛野鸟飞。喜看家山新景象,山楂累累压枝低。歌舞荧屏伴笑频,家家围看喜盈门。东风化雨三千里,岂止山隅一角春。作者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不仅是苦难,还有爱情。无题4首、邂逅6首、绮怀5首,都写得深情绵邈,哀感顽艳,是爱情诗中的精品。文廉的好诗远不止前面涉及的这一些。比如柳笛集中的现代诗人剪影38首,几篇评论家的文章都一致赞许;柳笛续集中的现代诗人剪影22首还未见评论,

7、但艺术上更见成熟。限于篇幅,无法征引了。文廉擅长七绝,集子中七绝所占比例也最大,形成显著的特色。一首七绝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如果随意拼凑,不难摇笔即成;但如果要克服容量极小的矛盾,力求小中见大、缺中见全,辞约义丰、言近旨远,语浅情深、神完味永,婉曲回环、余音绕梁,那就比作一首长篇古风还难。因此,对于绝句,向来有“易作难工”之叹。读文廉的七绝,不难看出他的每一首佳作都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在力求突破容量局限的艰苦构思中“创作”出来的。例如山村竹枝词前10首中的第3首:炊烟如篆绘晴空,鸡犬和鸣深巷中。何处山歌响流水?村姑斜插一枝红。首句属视觉形象,把读者的视线从户户炊烟的升腾、飘散引向辽阔的晴空,由低

8、到高,由近到远。次句由耳闻“鸡犬和鸣”而目寻鸣声起于何处,从而注视“深巷”,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叠合。第三句因闻“山歌”而寻“何处”,听觉视觉并用;“山歌响流水”意象丰美,是山歌响于流水声中呢?还是山歌如水声之响呢?足以引发读者的玩味、想像,却不必落实。诗的妙处,往往如此。第四句是第三句的“何处”唤出的,却不确指何处,诸如“山巅”、“水畔”之类;“斜插”也不说插于“头上”或“胸前”,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不用“一枝花”而用“一枝红”,绝不是为了押韵,而为了色彩明艳;如果一定要用“一枝花”,那么改换前面的韵脚就行了。这第四句,正是缺中见全的适例,“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全”,则是想像的产物

9、。这首诗,如果仅仅认为“点染背景,推出人物”,似乎很不够。此诗写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腊尽春回,农村开始复苏。户户炊烟,不饿饭了;深巷中不仅有鸡、有犬,而且“和鸣”,也吃饱了;须知在“改革”之前“开鸡屁股银行”,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村姑不仅唱起了山歌,而且“斜插一枝红”,这当然刻划了她外形的美丽,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她内心的欢乐。如果饥寒交迫,她怎能把山歌唱得那么“响”?又哪有用“一枝红”妆扮自己的生活情趣?四句诗,都景中寓情,表现了农村复苏的欢快景象和勃勃生机,时代感极强。作者还有一首以“云”为题的七绝:映水藏山一片云,天涯飘泊总无根。何当化作甘霖去,洒向人间了此身。托物言志,表现了身

10、处逆境的志士仁人有志难展而又渴望济世利民的精神世界,写法、风格,均与山村竹枝词不同。七绝因为“难工”,所以讲作法的人很多。“起承转合”,就是常讲的作法之一。“单线条结构”,则是起承转合的推衍。其实,诗贵独创,初无成法。“文成法立”,所谓“法”,是从创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而独创性的佳作不断涌现,诗论家的概括也就很难全面,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古今人概括出来的“法”,当然应该尽量吸取;但更重要的,还是博览、精读唐宋以来一切名家的精品,揣摩借鉴。“独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广泛摄取古今中外杰出诗人、作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融会贯通,然后自出手眼,匠心独运,给震撼心灵、激发灵感的某种题材以独创性的艺术

11、表现。“起承转合”,的确是常见的绝句结构方式,没有理由否定或抛弃;但也不必死守。比如前两句对仗的绝句很不少,且看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前两句,叫做“对起”,“承”被挤掉了。两句的关系是对仗并列,而非单线推进。后两句对仗的绝句也很多,且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首句写湖阴先生的茅屋、次句写屋旁花木,非起承关系;三、四对仗双收,写近水远山以见环境之美,也不是转合关系。此外,还有前两句和后两句都对偶并列的;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的;前三句写一事,后一句写一事,相互对照的;四

12、句各写一小景,合为大景的;变化由人,无烦遍举。读文廉的七绝,看得出他是广泛摄取古今名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为我所用的;但力求给特定题材以独特表现而不拘成法。例如遭车祸养伤九七医院岁暮有感:少小飘零几劫尘,中年又遇早寒侵。著书未敢藏山想,学剑空怀济世心。四句各写一事,后两句又用对偶,完全突破了“起承转合”的成法,却适于表达他此时的心境。若问此种结构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老杜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四句各写一景吗?当前的诗词创作要求语言新,这是对的;但不宜绝对化和简单化。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诗经、楚辞及先秦散文中的大量词语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的口头和笔下。就文廉的山村竹枝词30首

13、说,除“轻骑”、“荧屏”、“牛仔裤”、“迪斯科”等可算新词而外,其他很难说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字字古有,言言古无”,这是诗人锤炼词句的目标。文廉山村竹枝词的语言新,主要表现在他能锤炼出有新鲜感的、属于他自己的佳句,而不仅在于用了“迪斯科”和“牛仔裤”。例如“秋风漫卷黄云起,十里山沟稻谷香”,可谓语言新,这是他自己创作的一联佳句,前人和今人的诗集中都没有;至于其中的任何一个词,则都可以找到遥远的出处。比如“黄云”,如果理解为天上的云,那么“十里山沟”上风卷黄云,昏天黑地,谁有心思去领略那“稻谷香”!王安石有一联自己很得意,也屡见于宋人诗话的诗“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同陈和叔游齐安

14、院),以“白雪”指代蚕丝,以“黄云”指代大片田野上成熟的小麦。文廉吸取了这种指代手法,却独出心裁,上句以“风卷黄云”表现“十里山沟稻谷”的形、色和动态,下句补出“稻谷”而缀以“香”,丰收在望的喜悦洋溢纸上。其他如“喜看家山新景象,山楂累累压枝低”,“压枝低”的意象十分鲜活,然而杜甫早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之句;“炊烟袅袅群羊下”写日暮群羊下山的景象很生动,但“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早见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片风丝雨望中迷”中的“片风丝雨”,是牡丹亭“雨丝风片”的重新组合;“月斜楼上客犹满”中的“月斜楼上”,取自李商隐的“月斜楼上五更钟”;“鸡犬和鸣深巷中”,显然是点化陶渊明“犬吠

15、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而赋予新意;“日落山村散绮霞”,融化谢 的“余霞散成绮”;“寒林木落数峰青”,源于钱起的“江上数峰青”;“如此星辰如此夜”,脱胎于黄仲则的“如此星辰非昨夜”;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极少数,可能是与古人“暗合”。一个人不管多么勤奋,也不可能遍读古书,因而“暗合”是常有的。王安石的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说最初用的是“到”其后用“过”、用“入”、用“满”,共改十多次,直到改用“绿”,才十分得意,以为是他自己的新创。其实,李白早有“东风已绿瀛洲草”之句,王安石未曾读到或者忘了,就费了这么大的劲。其中的大多数,看得出文廉是知其出处而自觉点化的。历代杰出的诗人千锤百炼而出的绝妙好词和优美意象,有如皎日皓月,万古常存而万古常新,适当地吸取而自造新句,有助于提高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我以为文廉做得很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