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190908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 xx市委联合市旅游局围绕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和xx市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xx市全域旅游发展”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条件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xx市旅游业发展历经xx年至xx年的起步阶段,

2、xx年至xx年的自主发展阶段,xx年至xx年的品牌创建阶段,xx年至今的提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速度居xx省前列,总体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为我市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基本条件。(一)旅游经济指标连年高速增长。xx年,共接待旅游人数x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从xx年的旅游统计数据来看,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xx%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x%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纯收入xx%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8%以上;基本达到或者接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六项考核标准。个别xx全域旅游发展重

3、点县,比如xx发展指标更是高于全市平均指数。作为xx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的城步县,目前在着力打造“景区带村扶贫”旅游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其中“南山”景区,就国庆统计情况看,共接待近xx万人次,仅次于xx的接待游客数量。(二)旅游资源富集。xx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景观特色鲜明,大小旅游资源xx处,涵盖了x主类、x亚类和x种基本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x处国家湿地公园,x处国家自然保护区,x处国家风景名胜区,x处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xxxx,景区景点特色鲜明,各种旅游景观数不胜数。(三)旅游接待能力较高。xx年,xx全

4、市共有各类旅游住宿设施x家,房间x个,床位x个。其中,星级酒店x家,可以全方位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旅行社和导游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旅行社x家,其中国际社1家,持证导游x人。(四)旅游设施配套日趋完善。x国道、二广高速、包茂高速和洛湛铁路纵贯南北,x国道和沪昆高铁横跨东西,随着武冈机场通航和怀邵衡铁路完工在即,已建成xx高速,xx高速即将贯通,xx高速即将开工。xx对内形成了两小时经济圈,对外进入了全国交通大循环,旅游交通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近年来,xx市区到各景区的道路大部分达到二级以上路面标准,开通了武冈机场到xx景点的旅游专线车。(五)国际国内知名度显著提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

5、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和旅游宣传推介的力度,中国xx-xx2010年正式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xx年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成功举办了四月八姑娘节、“讨僚皈”、“金江湖自行车赛”等节庆,承办了中国xx(南山)六月六山歌节,与省旅游局合作举办了xx冬季乡村旅游节暨第二届xx脐橙节,xx年在韩国举办了“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浪漫xx”旅游推介会,xx旅游在韩国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此外,还推出春季赏花线路等xx乡村游线路共33条,与xx卫视合作拍摄xx旅游宣传片;沪洽周期间在上海隆重举行了xx旅游推介会,在广州举办了“一路山歌上南山”广东推介会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xx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6、。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主打产品多。这些都为xx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二、我市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资源整合不充分、基础设施不配套、要素支撑不到位,景区分散、规模较小,精品不足、品牌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一)亟需加强对全域旅游的认识此次调研发现,很大一部分干部还没有从深入认识全域旅游的意义,还是停留在旅游就是景区景点旅游,就是旅游部门自己的工作,本部门本单位与旅游没有太大关联的思想中。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全社会各行业资源通过有机整合,融入旅游活动当中,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深远意义。(二)“旅游+”产业融合不深,主导

7、品牌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地域文化定位不够明确统一,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二是缺乏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品牌。目前,我市叫得响的体育品牌只有“金江湖自行车赛”、“xx扶夷江和鲤溪漂流”、“黄桑漂流”、“流光湖水上娱乐”等,而真正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旅游很少,专门的体育旅游策划公司几乎没有。本次调研中调研的南山、xx林家寨、挪溪高登山、望云山、花园阁

8、、白水洞、南山两江峡谷等,都极具发展漂流、登山、攀岩、定向越野、垂钓、房车露营等体育旅游的资源。三是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浅,产业集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开发仅局限于对现有田园、果园、民居、林场等浅层次开发利用,停留在观光、采摘、农家宴、渔家宴等表面,资源挖掘利用不够,资源整合能力弱,协调发展力度低,多为小、弱、散的个体分散经营模式,投资规模小,投资方式单一,精品项目少,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至今没有在全国或全省“叫得响”的典型单位。布局简单雷同,从业人员素质差。多数休闲农业项目雷同,功能单一,缺乏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休闲农业经营人才严重匮乏,与休闲

9、农业相关的规划、宣传、安全、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行业性标准或规范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四是精品旅游线路缺乏。“旅游+”产品层次不高,结构单一,缺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产品,未能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游客驻留时间短,日均消费低,属典型的“路过型”,“目的地型”旅游未形成。旅游资源在示范区具有同质性,客源市场具有相似性,缺乏错位的竞争优势。(三)联动发展不足,营销水平较低1统筹机制不顺畅。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市级层面的协调沟通机制未建立,缺乏统筹协调各市发展的平台,统筹全市产业发展力量不足;各县(市、区)分工协作、整体推进、错位发展不够,市县联动发展的机制未形成。2区域合作不紧

10、密。我市在武陵山片区旅游网络中的地位相对较弱,与武陵山片区的合作有待加强;与省内其他市旅游交流协作还处于浅层次、单渠道;对周边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不深,多方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构建。3宣传营销层次低。示范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核心媒体上宣传营销还未开展,区域旅游形象没有有效树立。市、县、企业联动营销机制有待加强,营销手段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型不够。(四)保障措施不力,产业实力偏弱1政策体系不健全。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我市全域旅游,2019年5月,xx市长还在xx日报专题发表推进xx全域旅游的文章,标志着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全市战略层面,我市xx、城步也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目

11、前我市开展创建的配套实施细则还未制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土地、林地指标紧张,环评和项目审批困难等问题。2旅游环境不配套。道路交通规划没有突出旅游发展思路,高速公路未实现全覆盖,重点景区通达条件较差。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滞后,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布局不合理,规模档次低,配套服务能力弱。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旅游从业人员总量偏小,旅游创意、项目策划及营销等高端人才缺乏,导游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景区生态保护压力大,环境整治不到位,脏乱差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3产业整体规模小。尽管近几年我市已经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但是旅游发展总量还是比较小。xx年我

12、市旅游收入xx亿元,仅占全省旅游收入xx%(xx亿),与我市作为xx省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相符。xx的世界级品牌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存在一定困难,推进不快,部分项目年度投资额未形成实际工程量。三、加快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改革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1.强化全域旅游意识,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和自身品格塑造中,真正做到做好自己,融入其中。要强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的氛围,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事,养好自己的性、树好自己的形象、讲好自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再融入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为大环境添彩,在大环境中出彩。这种风尚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全

13、域旅游时代的到来。2.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从全局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协调推进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及全域旅游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xx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旅游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创建办”)设在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旅游局局长兼任。市对各县(市、区)实行同部署、同创建、同验收、同达标。各县(市、区)也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形成全市上下统筹推进、同步创建的工作合力。3.改革规划体制,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融

14、合发展。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全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韶关旅游产业规划落地实施。4.改革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综合管理工作机制。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5.创新旅游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六项主要考核指标,拓展统计测算范围,重点测算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综合贡献包括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引致贡献。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以上;重点测算旅游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直接就业和综合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旅

15、游业就业增长应高于其他产业,旅游业就业贡献率应达到20%以上;重点测算旅游业对当地扶贫和富民增收的贡献,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二)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厕所配置,完善旅游线路沿途厕所分布,合理配置旅游公共厕所、景区景点厕所、旅游村镇厕所,新建或改建部分独具风格特色的旅游厕所和生态厕所,使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到2019年全面完成全市厕所革命建设任务,新建旅游厕所xx座、改扩建xx座。加强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加强景区、民俗

16、村镇、旅游专线道路等环境卫生的改善提升。在城市出入口、车站和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城市主要道路、县区人流集中场所等地,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等。2.建立完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在xx市区和重点景区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在通往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上完善旅游服务元素,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建设旅游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公共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到xx年,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全覆盖。3.构建完善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积极争取增开高铁旅游专线和始发车。修编旅游交通规划,设立市旅游公路建设引导基金,重点完成全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连接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完善便捷化的旅游巴士系统,开通至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车,加快实现从交通重要节点,如车站、城市与主要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建设“两江四岸”滨江绿道,完善全市绿道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