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8176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方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项目实施方案(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述112、项目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容和数量213、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214、效益分析315、组织管理316、建后管护42、 概述52.1 项目区基本情况52.2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52.3 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62.4 项目区概况8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231、项目区存在问题123.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部要求123.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34、水资源评价及水量平*计算16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64.2工程水文164.3设计灌溉保证率和设计代表年的选取

2、1744、灌溉制度174.5需水量计算264.6水量平*分析265、建设容305.1工程建设容305.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316、工程设计326.1、设计依据及标准326.2渠系布置336.3支、斗渠防渗衬砌设计346.4农渠设计386.5排水渠设计406.6山平塘维修加固设计4167堰闸改造设计426.8泵站提水工程设计426.9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437、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457.1 概算编制说明457.2 资金筹措方案488、经济评价498.1经济分析498.2社会效益518.3生态环境效益518.4经济评价519、组织实施539.1组织管理5392建设管理549.3检查、验收5

3、810、环境评价6010.1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6010.2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60103 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60104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6111、项目建后管护6311.1工程管理6311.2用水管理6611.3经济管理66附图: 1、项目区围及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1/10000)(彩图)。2、典型的水源工程、排灌渠、沟、管网、路、桥、涵等工程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0)。4、建筑物纵断面图、横断面图。5、项目结构图、细部大样图、附属设施布置及详图。6、建设项目施工平面布置图。附表: 某县2008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述某县位于*省中南部

4、、湘江中游的蒸水流域,东临*山县,南抵某市、*南县,西至邵东、祁东县,北抵双峰县。县城西渡镇,是1952年设立的县城,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距某市区22km。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水利不兴,农业不稳”,“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水利问题”。我们要在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是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另一方面就是

5、要促进农业产业从单一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新型、高效、节水的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变。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综合全县实际,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末级渠系改造项目选择在牛形山水库灌区的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五个村围进行,其有利条件为:一是牛形山水库灌区该项目上游骨干工程已完成了续建配套工程。二是该项目地处“*邵干旱走廊”的某县中部,距县城西渡镇8公里,是我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交通便利;三是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四是社会及自然经济基础条件较好,耕地较为集中连片,粮食等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发达,

6、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兼有烤烟、油、茶、果、牧、副、渔等多种经营项目,2007年农业总产值381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五是区域需水供求矛盾较为突出,项目区为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之一,基础水利设施较差,灌溉基本依靠牛形山水库渠道和塘坝;六是由于多年饱受干旱的困扰,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较高,愿望迫切,曾多次申请报告;七是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县具有代表性;八是通过项目建设,能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灌溉管理水平和灌溉效益,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农民负担,有示带动作用。本次设计以省厅审查的某县200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水利)管理标准文本为依据,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有关规程规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进行编制。可研审查建设地点为牛形山水库灌区的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五个村,投资规模为448.38万元。12、项目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容和数量建设目标:通过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实施,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0.4提高到 0.75,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规划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9032亩,直接受益人口8792个,项目区群众年人平增收217.59元。项目建设主要容:山平塘维修加固71处(总蓄水量36.04万立方米),堰闸改造10处(总蓄

8、水量1.06万立方米),灌排渠改造配套13条13710米,田间渠配套12条9030米,改建电灌站5处55kw,进水闸、节制闸及机耕桥等其他附属建物改造配套102处。工程拟于2008年9月动工兴建,建设工期7个月;2009年3月底竣工验收。13、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131投资预算工程总投资预算为448.3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373.107万元,其它费用19.19万元。132资金筹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以项目区农民、村、组集体建设为主,财政补助结合。该项目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解决220万元、县级及县级以下财政解决22.42万元,这些资金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主要用于集中采购建材、

9、机电设备以及补助机械施工作业费等。其余205.96万元由项目受益村、组、农户按以下方式解决,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1.79万元;人均投工投劳折资70.28元;通过完整的“一事一议”程序筹资144.17万元,人均筹资167.39元。14、效益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9032亩耕地灌溉条件,使8792人农户受益。通过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从而使农业增产增收,同时项目区可种植油菜2850亩,种植棉花1050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1650亩。按当前种植物品种每亩产量计算,可生产出粮食431.21万公斤,增加粮食43.12万公斤,油菜籽66万公斤,棉花8.6万公斤,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540

10、万公斤。依据市场价计算其年销售收入计765.84万元, 其中经济作物收入为327万元;项目区还可发展养殖业年销售收入计15万元,因此项目区工程的实施年销售收入达780.84万元。种植业年生产成本按种植物品种、数量,每为亩生产成本计算,养殖业年生产成本按养殖产品销售收入的75%计算,项目区年生产成本为585.62万元,项目区年销售利润是195.22万元,年净效益为46.16万元。人均净增217.59元,同时起示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水利工程建设热潮,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经经济分析: 经济净现值: ENPV=

11、68.59万元(12%);经济部收益率: EIRR=12.82%;经济投资回收期: Pt=12.71;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1.18。该项目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部收益达12.82%,说明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15、组织管理本项目是以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项目受益人共同投资方式兴建的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保障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农业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水利厅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批和编制,某县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受益村组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

12、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16、建后管护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项目区成立用水户协会,使工程所有权明晰,所有者主体到位,借用市场机制中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加强经营管理,为受益农户提供良好服务,使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双轨道投资体系。不准将过去的欠帐摊入新的水价之中,而增加农民的不合理负担。田间工程续建配套由用水户协商解决,政府给以必要的补助。通过双轨制运行,逐步使农业水价趋近成本。使项目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单轨制,实现良性循环。(2)村委会通过农民的自主化管理完成灌(排)区管理中水

13、利设施维护、灌(排)用水协调和水费征收等一些涉水事务,实现灌区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目的。2、 概述 2.1 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地处亚热湿润气候区,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93.6mm,多年平均气温17.9;项目区地貌为丘陵地区,地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石灰岩,土层除石灰岩裸露地区外,一般较厚,表土的有机层较薄;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495万m3,其中骨干水源250万m3,山平塘221万m3左右。河坝引水24万m3。项目区有耕地面积9032亩,其中水田6634亩,旱土2398亩,实际灌溉面积9032亩,总人口8792人,农村劳动力540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项目区的耕作制

14、度为一年三熟制,即早、晚稻再加一季春收作物,复种指数达1.9以上。项目区田间工程配套不齐,支、斗、农渠等末级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分布不规,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项目区用水管理体制仍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造成管理不顺,机制不灵。2.2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2.2.1 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骨干水源牛形山水库灌区的秋塘支渠从项目区旁经过,项目区由秋塘支渠灌溉,多年平均灌溉水量250万m3。项目区有山平塘2120口,有效水量170万m3;堰坝12处,引水量为24万m3。项目区基础水量差,基础设施不齐全。牛形山水库的秋塘支渠为60年代

15、兴建的土渠,目前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仅为0.3-0.4,现急需更新改造。田间工程配套不齐,支、斗、农渠等末级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分布不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责任承包制的发展要求,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下游地区灌水困难,上、下游农作物不能均*适量灌水,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灌溉效益差,不利于灌溉水量计量调配,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经常引起水事纠纷。项目区有耕地9032亩,目前全部利用;农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为主,棉、油菜、烟叶、大豆等其它经济作物为辅,复种指数为1.9左右。2.2.2 项目区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与配套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