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187597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20.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教程pppt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国土开发与国家的区域开发政策有密切关系,还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密切相关。对国土开发规律的认识,对制定合理的区域开发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土开发是人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国土开发从农业开发、工业开发与伴之而来的城市与交通建设开始,进一步发展为国土的综合开发,即形成若干具有明显特征的国土开发区域。从区域地理的角度,分析国土开发,其目的就是正确认识区域开发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以及由于区域开发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本章前言,.,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农业开发 (agriculture developm

2、ent) 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交通建设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产业结构 (industrial structure) 经济带 (economic belt),关键词,.,逻辑框架,.,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第三节 能源与开发,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开发,第五节 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第六节 交通建设与布局,第七节 工业化与经济布局,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特点,(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气候、土地、水、生物等可更新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

3、源虽在全国均有分布,但集中在国土的中西部地区;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遍及全国,至2005年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草原,面积广阔的东部三大平原,拥有包括海洋空间、矿产、化学、生物、能源资源在内的丰富的海洋资源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形成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二)总量大,人均量少,土地面积及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面积都居世界前列 可开发水能占世界的16.7%,居世界第一位 大陆架渔场占世界优良渔场总面积的1/4,淡水鱼种属丰富 钨、锑、钛、钒、稀土等1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锡、 锌、钼等居世界第二、三位,按照45种主要矿产储量计算的潜 在价值占世界

4、的15%左右,居世界第三 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 人均耕地、草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人均水资源量和矿产资源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三)数量减少,后备不足,中国后备资源不足,开源余地小 后备耕地资源约735 104 hm2,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 达、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质量较差,开发利用难度大、投资大 缺水的北方地区除了松辽河流域外,其他流域地表水利用程度在 55% 以上,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几乎100%,超出合理开发阈值,开 源的余地已经很小 除大多数非金属、部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外,一些大宗矿产如 铁、

5、 铜、石油的资源储量或富矿资源相对不足,这些矿产品的供应已经出 现短缺 钾盐、铂族金属、金刚石、铬铁矿等资源一直严重短缺,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质量相差悬殊,土地资源 易耕土地资源比重低 林地总体质量较好 一等有林地占65%左右 森林资源质量较差,体现在森林资源的用材林比重大、中幼龄林 比重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少 草地资源质量普遍较差 一等草地仅占13%,以中下等草地为主,生产力较低,载畜量低 天然草地的质量从东向西逐渐变差,东部草甸草原产草量是西部 荒漠草原的10倍以上,第一节 中国的自

6、然资源,.,3.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质量较高,品种齐全、分布集中,但开采条件较差,可露 天开采的仅占7.5%,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 钨、锑、稀土及一些建材非金属矿质量较好,规模大、品位高。但相当多的矿种质量不佳,中小型矿、贫矿、难选矿和综合矿多,开采难度大 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含硫量低,易于加工,但不宜输送与炼制;铁矿贫矿占95%以上;铜矿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0%,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2. 水资源 江河的天然水质良好,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类分布最广 各主要江河干流的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都比较低,分布趋势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变差 河中泥沙多,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根据200

7、5年水质监测资料,我国受污染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40%左右),.,(五)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由于对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当,引发了一系列 生态环境问题 北方地区因沙漠化诱发的沙尘暴强度加大 河流断流日趋严重,入海水量少且污染严重,导致海洋赤潮 等生态问题 15%20%的动植物种受到威胁,物种多样性丧失,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二、自然资源的分布,(一)分布不均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差,光能资源:西高东低(内部呈南高北低)、年内季节变化显著 热量资源:东部南高北低,西部随纬度、海拔升高而降低 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土地资源: 耕地资源

8、集中在北方、东中部地区; 林地资源集中在东北、西南和南方山地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区 矿产资源和水能: 煤炭集中于北方晋陕蒙三省(区)和新疆; 铁矿集中于辽冀晋川四省; 磷矿主要分布在滇黔川鄂湘五省; 水能资源的70%多集中分布在西南,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区域组合,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异,.,东部经济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区位好,自然资源开发程 度较高、潜力较小,是能源调配的目的地,适宜发展资源节约型 的外向型经济 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交通和技术落后,自然资源开 发程度较低、但潜力大,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面起到重要

9、的接 力作用,适宜建设自然资源工业化基地 中部地区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煤、电、化工、钢铁、有 色金属工业基地,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化基地建设,依托匹 配条件好的优势自然资源,作好东部产业接替区和东西产业转移 的纽带,(二)区域自然资源组合差异明显,与经济区关系密切,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一、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一)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农业开发,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光热资源较丰富,夏温偏高、雨热同季,但水资源不稳定 土地数量多、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生物资源种属繁多,品种资源丰富 人均水、土资源甚少,矛盾突出 部分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不佳

10、,.,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二)农业生产分区,三大地域,共9个大区,东部地域 (1)东北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森林富饶,荒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粮、木材的生产基地。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以一年一熟的旱作雨养农业为主。夏季高温多雨,玉米、大豆等同纬度地区不能种植的喜温作物在此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生长季短、光热资源不足,易发生低温冷害,作物和品种有明显的栽培北界。 (2)黄淮海地区平原面积广、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生长期较 长,是麦、棉等作物的主产区,而且农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是降水变率 大、旱涝灾害频繁,缺水、盐碱、风沙影响农业的稳产高产。 (3)长江中下游地

11、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匹配关系好,从土地投入、复种指数、耕作水平上看,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高,农林牧渔各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耕地资源紧张,地势低洼的平原区洪涝威胁 大,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 (4)华南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作物可一年三熟,热带农作技术发达。人多地少,粮食与经济作物用地矛盾突出。,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中部地域 (1)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季风区向干旱区过渡、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的区域,降水条件不稳,属农牧交错地区。以草地为主,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大风和干旱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土地沙化严重。 (2)黄土高原区,地貌复杂,黄土覆盖面积广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

12、瘠。光热条件较好,但干旱威胁很大,粮食单产较低。 (3)西南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多,因此林地多、耕地比重小。水热条件较好,冬春气温普遍高于东部同纬地区,作物可两至三熟。垂直差异明显,作物类型多样。,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西部地域 (1)甘新区,光照强、热量较丰,但是降水稀少,可用土地比重低;独特的绿洲农业,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糖产区。草地面积大,但生产力较低,是全国重要的山地牧业区。干旱、风沙、盐碱是影响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青藏区,地势高亢,光照丰富,但热量不足,水分贫乏。该区生物对低温、低氧的高寒环境适应能力强,珍稀动植物丰富。以草原为主,畜牧业为重,农业主要集中在

13、水热条件相对好的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和黄(河)湟(水)谷地。,.,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二、粮食生产与布局,(一)耕地-粮食的发展变化,1949年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耕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城镇化加速,全国的耕地面积开始下降。 与耕地变化相对应,中国的粮食生产因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但总体呈现出增加的态势。,.,(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粮食生产重心:北上,西进,粮食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2005年各省区粮食产量,粮食产量/104 t,.,

14、中国的水稻分布区,水稻分布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 区,占全国比重的90%。 北方水稻区主要在松辽平原、三江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布局较分 散。,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中国的小麦分布区,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 种,中国以冬小麦为主。小麦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中国的玉米分布区,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形成从东北-华北-西南的分布地带 。,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三、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一)经济作物的发展变化

15、,经济作物 目前大规模种植和利用的主要是: 棉花、麻类、油料、糖料、烟草、茶叶、蔬菜、水果等 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80%85%。,“一五”时期,19581978年,改革开放后,恢复发展,波动生产,迅速发展,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 改革开放前基本稳定在1 1001041 300104 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9% 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达到1 7001042 400104 hm2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上升到16% 20世纪90年代为3 850104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25% 21世纪播种面积5 000104 hm2,比重达到32

16、%,以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果园种植为主 内部结构变化:棉花、油料种植比例下降 蔬菜、水果种植比例大幅度上升 麻类、茶叶所占比重不大,也呈下降趋势 糖料、烤烟种植比例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作物分类与分布 以橡胶、咖啡为代表的热带作物 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呈小面积集中种植, 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等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以甘蔗、柑橘、茶叶为代表的喜温作物分布集中程度较高 主要在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如粤、桂、滇、琼、闽、浙、皖等。 棉花、花生、芝麻、麻类、烤烟等作物 地带性分布不明显,但种植区相对集中。 蔬菜、花卉等鲜活产品,分布广泛 从动态变化看,棉花的分布趋于集中,甜菜、烟草等 趋于分散,使经济作物布局发生新变化。,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主产省区(2005年),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二)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棉花生产总体呈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粮棉矛盾、政策失误、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