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187504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7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11、指点思想本学期7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6环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相互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班级情况分析本人本学期任初1(1)、(2)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视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两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照较慢,学习态度1般,学习上存在1定障碍,针对这1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落

2、后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3、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7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应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期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公道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加科学,公道的掌控和处理。初中7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益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

3、效应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4、教学进度安排这个学期1共21周,第101周进行期中考试,第2101周进行期末考试。5、教学目标及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初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分。4、简述夏代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化,了解夏商西周3代更替。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年龄争霸和战国7雄的史实。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化,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绩。7、了解“

4、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了解秦吞并6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1国家建立的意义。9、罗列汉武大1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换中的作用。10、了解“4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和祖冲之和9章算术。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12、了解3国鼎立构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13、北魏孝文帝,增进民族融和的措施。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绩。6、教学改革的假想(教学具体措施):1、让学生构成1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

5、科地位。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0分钟”。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5、多组织1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6、每节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屡次。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7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21、指点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宏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

6、活动,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应用相干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1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的共同理想,建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期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1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3、学生

7、基本情况分析:初1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1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构成当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动。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态,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动身,同时也要统筹两头。4、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份,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学习与探究”,梳理基

8、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1些开放性习题,旨在启发思惟,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1。5、教学措施:1.重视学科间知识的融会与渗透在掌控教材时,教师应从整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公道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重视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公道渗透、相互融会和必要联系。2.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取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

9、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请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同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力争做到:第1、落实好课堂教学目标 1、目标统1、准确2、以“内容标准”要求为依。3、体现统1要求与个性发展统1第2、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

10、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惟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温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3、积极展开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4、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扬长避短,资源同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1次。第5、上公然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增进,提高教学效果。6、教学进度安排:初1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

11、以下:9月份:第1、2单元10月份:第2单元101月份:第3单元102月份:第4单元10年1月份:温习迎考7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31、学期简析1、教学特点本学期初1历史第1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1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1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进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2、学情份析初1学生整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

12、新接触的1门新学科,所以大部份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少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份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3、本学期教学目标与课标要求7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和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要指点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视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应用相干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扼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惟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4、

13、主要工作目标和措施第1、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第2、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1,准确2、以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1要求与个性发展统1。第3、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惟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温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4、积极展开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

14、力。第5、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扬长避短,资源同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1次。第6、上公然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增进,提高教学效果。5、教学进度安排略7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41、指点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宏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应用相干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

15、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1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的共同理想,建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期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1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1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1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构成当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动。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