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87585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精编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讲座提纲,1.虚拟与虚拟组织的概念、定义 2.虚拟组织的背景 3.虚拟组织的特点 4.虚拟组织的形式、结构和功能 5.虚拟组织的管理系统 6.虚拟组织的管理与协调 7.虚拟组织的战略发展 8.虚拟组织与知识管理,Vision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Management,Business-Government,Business-Others,Business-Customers,Business-Business,Virtual Organization Network,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第6期发表的文章公司核心能力,首先提出了

2、 “虚拟组织” 的概念。由此,引发后来的“虚拟组织”热。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以此种形式,能够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从而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不仅如此,灵活的“虚拟组织”,可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1994年出版的由史蒂文L戈德曼(SLGlod-man)、罗杰N内格尔(RNNagel)及肯尼斯普瑞斯(KPreiss)合著的灵敏竞争者与虚拟组织,是反映虚拟组织理论与实际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一、虚拟组织的概念与定义,虚拟 (Virtual),某物所有的力量或能力来自他物,计

3、算机处理多重同时使用者,虽按照顺序处理计算机指令,但速度之快使得使用者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使用者。用于解释计算机虚拟实境时,因计算机具备快速的处理速度、互动功能及调适能力,使用者虽非单独使用,实际上也具备等于单独使用。这正如个别使用者拥有一台为自己订做的计算机主机或服务器一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单独使用,这就是虚拟实境。,什么是虚拟组织 What is Virtual Organizations,虚拟组织提供产品并无异于传统组织的产品,但必须经过特殊信息处理模式,高度弹性的企业组织生产系统,产品与服务不受时间、空间与种类的限制。理想的虚拟组织产品或服务能瞬间订制并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对于公共服务

4、多元化的需求,虚拟组织的响应性最符合。,虚拟组织的含义,虚拟组织可定义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运用技术手段把人员、资产、创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虚拟组织就是适应新时期竞争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联合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产品的一种企业模式。它不一定具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组织结构它在经营上采取虚拟经营来整合资源,以品牌或技术、或销售网络为优势,联合在价值链上能力互补的其他企业临时组建的虚拟化组织,实现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以强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和机动性,在整个虚拟网络上,各个合作企业高

5、效运作,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或产品。,A Case of Virtual Factory,Cases of Virtual Factory and Office,Virtual Factory Project Cal-comp Electronics Public Co. , Ltd. Virtual Office Project of Global Sports Co., Ltd. (USA),A Case of Virtual Government,A Case of Virtual Government,二、虚拟组织产生的背景,过去的二十年,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6、、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和竞争中急剧而不确定的变化是企业如今必须着手应付的市场现实。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革新的步伐在加速,而革新的方向却变得无法预测,产品多样化已经达到了纷繁缭乱的程度,同时,采用模仿战略的竞争者迅速出现并正在影响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企业在以多变和不确定性及全球化趋向为特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一种动态组织机制虚拟组织出现了,它使企业能够集中面对以时间为基础的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电子商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条件,导致了全球“网络市场”的崛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

7、场” 。 首先,产生了全球统一的虚拟市场。互联网已经覆盖了150多个国家,连结的网络已达10万多个,终端用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成为全球统一的虚拟化的交易市场。 其次,市场价值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作用。虚拟市场的形成,超越了以往地理界限的制约,使商品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准确地流动,表现出公开、完整和实时等特性,减少了进出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电子化和虚拟化,再次,增大市场风险。电子商务运用于国际贸易,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表达都虚拟化。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8、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大大增加。 在全球化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化莫测:高新技术快速创新,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以泰罗制、福特制为标志的传统企业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采用新的企业模式,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以上情况,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结构发生变迁,朝着高效、开放、合作和动态调整的方向演化。,信息技术的发展,Jonscher (1994)依据信息劳动成本占总劳动成本以及信息技术成本占总技术成本两个比例,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信息管理的成长、信息技术的成长与劳动力与技术的整合。,-信息管理的成长

9、(Growth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在这个阶段中,信息劳动成本占总劳动成本的比例仍偏低,亦即此时生产成本的花费较高,因此为降低成本,技术的发展多着重于生产技术,而非信息技术。然而,在生产技术的发展下,生产力大幅增长,使得经济体系的所需的信息管理增加,因而增加信息工作者的雇用。,-信息技术的成长 (Growt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一阶段所造成的生产力大幅成长,使得1960年代美国的经济资源,约有一半消耗在信息的处理上,为降低日益增加的信息劳动成本,驱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信息技术来降低成本的效果,主要反映于前述提及的四个

10、基本功能。 在每个年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均有新发展,且由于这些发展所着重的功能不同,使得造成成本降低的原因也有所差异。如1960年代,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料储存密集的档案管理领域,故此时造成信息劳动成本减少的主因即储存成本的降低,- 整合 (Integration),当信息技术成本占总技术成本的比例超过50%时,即进入第三个阶段。此时,由于下列几个因素的结合,使技术得以发展出新的能力: 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成熟,使得办公室成本减少的潜能递减,唯有技术的新应用才能节省成本。 信息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需要整合的复杂应用成为可能。 技术的改善使得产品与服务之相关信息的结合,成为许多产业的关键策略目

11、标。 上述因素所形成的经济诱因,助长了网络、标准接口与通信基础结构等技术的发展,而这些技术所发挥的能力正足以进行整合的工作,因此,随着信息技术持续的发展,整合已然成为1990年代-2000年代的主要趋势。,虚拟组织形成的经济学基础,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开发共同的产品或项目,随着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所需资源越来越短缺或价格越来越高,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的组织形式将会出现。新的组织形式都在极力寻求一种以最少成本或最大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未完成产品或项目工作,资源的共享或互补越来越被接受。资源的互补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正是由于资源的互补性的巨大潜力的存在,才奠定了虚拟组织形式形成的经济基础,信息技术所引

12、发的组织整合趋势 (1) - 基本功能的整合,过去信息技术所发挥的数据处理、储存、沟通与转换等四项功能,几乎分别由不同的技术产品所执行,即使有些技术能连结不同的功能,但连结能力仍然有限。现在,则由于技术的改进与开发成本的下降,许多信息技术的产品已可同时提供这四项功能。 由于这四项功能的整合,每笔资料只须输入一次,即能透过整合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储存与沟通等工作,如此不仅可减少人工转换的作业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同时能降低资料输入错误发生的机会。,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组织整合趋势 (2) - 组织内外层次的整合,网络、标准接口与通信基础结构的技术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与工作的流程,不仅使组

13、织内各部门沟通更为迅速,同时也模糊化了不同组织间的界线,这些信息技术所发挥的连结(connectivity)效果,引发了组织内外不同层次的整合行为。 价值活动内的整合:如制造部门内不同作业间的连结。 价值链内的连结:如利用局域网络(LAN)连结组织内设计、制造与销售等方面的人员,并组成团队负责某项产品。 不同组织间价值链的连结:如以实时存货系统(JIT,Just in Time)的概念为基础,利用EDI等信息技术,来连结卖方的出货单位与买方的采购单位,形成所谓的虚拟组织。 契约与联盟所形成的价值链:将组织价值链的某部份委托其它组织负责,如委托供货商设计自己产品的某一部份组件,而利用CAD与CA

14、M等电子化环境,则可轻易传递联合设计的资料。,虚拟组织的形成与影响 (3)- 连结性的增强来源,前述提及信息技术的连结效果引发了整合的趋势,事实上,连结性的增强除了来自除信息技术的机会外,还来自企业组织的驱动力。 信息技术的力量:包括压缩时间与距离的能力、储存知识的转换与扩充、弹性等三项力量来源。其中压缩时间与距离的能力来自于信息技术基本功能的整合、通信基础架构速度与频宽的增加;储存知识的转换与扩充来自于标准格式的建立,以及电子资料交换、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弹性则来自于信息技术对不同信息与工作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的机会:上述的力量不仅维持信息技术产品的成本绩效表现、提升信息

15、技术的能耐(capability),同时使信息技术的架构朝延伸的沟通网络、分布式数据库与高度人性接口的工作站发展。 企业组织的驱动力:主要面临全球化的趋势、生产力的需求与易变的环境,其中全球化的趋势意味着竞争者数目的增加,而在这更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组织为维持生存或建立竞争优势,会寻求提升生产力的机会,如透过采购与制造部门的协调来增加效能与效率,或藉由反应市场或满足顾客需求来增加销售量等。,虚拟组织的形成与影响 (4)- 虚拟组织的形成,- 在信息技术发展与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下,连结性的效果与弹性增强不少,虽这使跨组织的协调能力提升,但同时也使组织面临更复杂的管理问题以及高度反应力的要求,

16、为应付这些挑战,多数的组织强调上市时间、服务、品质、风险、成本与合伙关系等方面的绩效表现,然这些绩效表现不仅单独决定于组织内的运作情形,还受跨组织管理效能的影响。 - 为了有效管理组织间的相依关系,除了利用水平沟通、管理契约、跨功能团队与正式层级等传统的管理能耐外,信息技术网络可说是目前相当重要的关键,的而在管理能耐与信息技术双重作用的发挥下,将形成网络型组织,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分享目标、专业知识、工作、决策、责任与报酬等,且在互信的原则下维持合作关系,如前述不同组织间价值链的连结即是虚拟组织的一种。 - 这一连串形成虚拟组织的过程,其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包括:改变组织内部结构的角色、权力与层级等构面;透过电子沟通形成团队导向、解决问题为主的工作群;组织因与其它组织、供货商、顾客之间的电子连结成本降低,而逐渐转为市场基础的组织型态,专业化组织将取代传统层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