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7233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课件新课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学东渐,名词解释: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过程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节略语。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1.了解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中体西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及维新派倡导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 2.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艰难渐进历程及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学习目标】,一、开眼看世界,联系已有知识,请同学们思考: 林则徐等人

2、是在怎么样的大背景下,冲破传统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温故知新】,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背景总结】,腐朽的清王朝被迫打开大门,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先进的中国人以新的眼光 审视世界。,第,21,课西学东渐,【历史档案】,林则徐(17851850)清末爱国政治家。字少穆。福建候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禁止吸食鸦片,著有成效。旋即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次年他到广东,与

3、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走私商,严令英美商船缴出鸦片共二百三十七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畔。,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设立译馆,翻译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评价林则徐,【学思之窗】,想一想: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西学东渐起到了什么作用?,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 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思路引导】,

4、先导 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为 , 而 , 成为思想主流。,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政局,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1.背景,2.内容,3.评价,2.【师生互动】,理解“体”和“用”的确切含义。 找出顽固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分别持哪种观点,特别是关于“体”和“用”的倾向。 分析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目,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思路引导 】,顽固派的立场是“中体中用” 洋务派的立场是“中

5、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后转变为“西体西用”的立场。, “体”指事物的主体、本质, 用“用”指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形式。,3.如何评价体用之争,局限性,意义,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 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其中的佼佼者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 分道扬镳的原因:,【探究延伸】,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在洋务运动中采取支持洋务派的策略?,1.中体西用的实质 2.目的相同,慈禧,【巩固练习】,【分组活动】,依据调查

6、小组,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四个方面,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维新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代表发言总结。,三、【维新思潮】,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及先进人士西方知识的 增长 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地主阶级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而且经历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两次思想论战,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堂小结

7、】,巩固练习,【一网打尽 】,1、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思想研究 中青网史海泛舟 ,2、登陆百度网站(),键入关键词,如“林则徐”、“洋务派”、“中体西用”等,寻找你所感兴趣的相关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中体中用”:顽固派以传统文化的卫道士自居,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 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 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8、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王韬 (18281897),江苏吴县人,1867年至1870年间前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1874年,他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认为“官办不如民办”。他后来回到上海,与洋务派交往密切,常为洋务派出谋献策。但后来,走上批评洋务运动的道路。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等数十种。,商力兵力要当兼行而并用也,盖练兵以保商,而国威之震,国体之尊,即系于是。 王韬弢园尺牍上丁中丞书,恃商为国本。 王韬代上广州冯太守书,商富即国富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 王韬弢园文录卷十,早期维新思想,郑观应(塑像),郑观应(184

9、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曾长期在英商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1880年后,经李鸿章推举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在思想上与洋务派发生分歧,逐渐形成维新改良思想,成为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其著作有盛世危言等。,早期维新思想家,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早期维新思想,实质: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维持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中体西用”,冯桂芬,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

10、,具体内容: P89页,洋务派,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1.鸦片战争前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外来侵略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扩大与外界的联系 D、出于对外界事物的好奇 2.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中(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 3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 A. 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 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 开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先河 D.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自检,AAC,4洋务派对待中西文化

11、的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 “中西并用” C. “西体中用” D. “西学位体” 5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 )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6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根本区别( ) 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7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认识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经过论战,顽固派彻底放弃了他们的保守观念,ACCD,8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

12、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9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 ) 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0反对封建的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的维新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严复 11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内容不包括 A.要不要维新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D.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CCD,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 夷制器

13、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材料二 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 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习西法者,不 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三 严复批评“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 实际,从未讨论。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 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

14、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 摘自救亡决论 “西学中源”说曾经是顽固派反对西学的武器,而在洋务派领袖奕手中则成为 倡导西学的依据,但在维新思潮主将严复看来却“令人呕哕”。,请结合时代背景,对“西学中源”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进 行分析评价。,自我测评,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八股”科举制,到进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同时更进一步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权利;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