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4185217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总结1.字音字形词义:林庚() 王褒() 征戍() 橘颂() 招徕()涔阳() 陇首() 寒砧() 桅杆() 袅袅()窸窣(su) 迢远() 灼灼其华() 得鱼忘筌()得鱼忘筌: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的竹器。2.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作者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强调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

2、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3)

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

4、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考点复习一、内容分析全文共七段,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第一至三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 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第四至六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

5、什么有这些特征。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第七段是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字千里。二、引用与比较全文大量引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木叶”“树叶”“落木”“木”等词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来说明道理。比较的对象有:“木叶”与“树叶”,“木叶

6、”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木”与“树”。下面以“木”与“树”的比较作简要分析:树木叶一致,繁茂排斥,越来越少,无颜色褐绿色透着黄色触觉湿润干燥感受空阔、疏朗、较单纯饱满三、文中诗句例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是说秋风起,洞庭湖掀起波澜,树叶纷纷落下。袅袅:秋风摇木貌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临江王节士歌)节士:有节操的人。月浦:月光映照的水滨。3后皇嘉树,橘徕服今。(橘颂)后皇:指天地。徕:来。全句大意是: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4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5亭皋木叶下,陇首秋

7、云飞。(捣衣诗)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犹言山头。系游人滞留之地。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6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今极浦。(哀江南赋)涔阳近湘水,极浦:最远的水滨。全句大意是:辞别洞庭湖时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离开涔阳极远的水边,走上了出使西魏的征途。7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全句大意是:秋风瑟瑟,树叶象海水一阵一阵荡漾着悲凉。8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8、饮马长城窟行)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9午阴嘉树清圆(满庭芳)这句是说: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10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篇)妖,艳丽。闲:同“娴”,雅。歧路,岔路。冉冉:动貌。翩翩,动作轻盈的样子。四、拓展思考(一)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下列诗歌中“乌(鸦)”“昏鸦”“寒鸦”的形象特征。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9、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下列诗歌中“轻舟”“孤舟”“扁舟”的形象特征。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五、作者林庚林庚(1910),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

10、),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代诗人。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至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至今。其后出版的诗集有夜(1933)、春野与窗(1934)、北平情歌(1936)、冬眠曲及其他(1936)、林庚诗选(1985)等,曾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以及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主要著作: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中国历代诗歌选天问论笺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课文解读理解文中引用诗文的含义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屈原九歌

11、)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云歇山:云停留在山顶。“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亭皋:水边的平地。陇首:陇山的山顶。“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寒砧:寒冷的秋风送来在捣衣砧中捣衣的声音。叶“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古诗)华滋:有光彩,滋润的样子。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在橘颂)后皇:皇天后土,指天地。徕服:一生长出来就适应这里的水土。译文:这生长在天地间的美好的橘树啊,一生长出来就适应这里的水土。“桂树丛

12、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高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嘉树“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清圆:(树阴)清晰圆正。叶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灼灼:鲜艳明亮的样子。华:通“花”。落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妖:美好的样子。闲:通“娴”,温柔文静的样子。“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黄叶“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木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辞洞庭兮

13、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高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如何鉴赏暗示类炼字题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从中得出作者鉴赏诗文的方法。作者是大教授,行文纵横千载,引文信手拈来。从这样内容丰富,行文洒脱的文章中,提炼出干货来,帮助高中生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原理与方法,不是泛泛欣赏,才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一如何确定“概念”概念=本义1、语境2、联想 木 联想到 木头、木料、木板3、比较 木 与 叶4、直接定义确定一个词文学上的本义,不能去完全依靠字典。我们列举了三个方法:语境、联想、比较、直接定义。是要能在一定语境中把其特点揭示出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1、落叶、疏朗语境:“寒风扫高木

14、”带有落叶的因素。联想:木头、木料、木板,进而想到树干,因此也就有了落叶的因素。比较:与“叶”相比,是稀疏的,枝杈之间是透明的,因此有疏朗的因素。2、干燥、微黄联想:想到门栓、棍子、桅杆。因此是透着黄色,干燥的。 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分析了作者确定一个词“概念”的方法,结论虽然明确无疑,但是具体的方法却不一定都要“循规蹈矩”。是从语境的角度得出的,还是比较得出的,抑或是联想得出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二)掌握了思考的途径。至于是通过哪条途径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必强求一致。“叶”有什么艺术特征1、繁密2、润泽、绿色“树”有什么艺术特征1、含有树干、树枝、树叶的一个整体2、高大、枝叶繁茂如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