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2023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1804年前1949年),Part 1,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第七单元,第20讲,一、戊戌变法,背景,政治:甲午战争后,_严重 (主要原因) 经济:_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 本原因),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基础,准备,主要活动,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 世纪60年代后 主张:发展_,兴办学 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 识,实行_制度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 诸实践,思想 基础:早期维新思想,民族工商业,君主立宪,创办报刊,主要活动,招徒讲学,著书立说,组

2、织团体,上书皇帝,进行论战,著作:新学伪经考_ _变法通议 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_ _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著书立说,改制考,孔子,政治,学说,北京:中外纪闻 上海:时务报,创办报刊,1895年在北京成立_ 1898年在北京组织_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组织团体,强学会,保国会,1895年康有为领导“_” 德国占领胶州湾后,康有为再次上书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_ _,上书皇帝,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时间:19世纪末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 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进行论战,结果:失败,主观:缺乏反

3、帝反封建 勇气;脱离_ _ 客观:反动势力强大; 袁世凯告密,时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 _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 戌政变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标志:戊戌政变,原因,定国,是诏,广大,人民群众,刺激了“设厂兴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_ _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义,教训:资产阶级_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思想,解放,改良道路,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根本原因:民族危亡加深,二、义和团运动,背景,口号及评价:“_”体现了民族矛盾 占主导地

4、位,但也反映了没 有认清清政府实质,扶清灭洋,兴起:(1)时间:1898年。 (2)标志:_在蒋家庄 竖起“扶清灭洋”大旗 发展:(1)1899年,山东直隶。 (2)1900年,山东、直隶 北京、天津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1)廊坊、 杨村战役。 (2)_保卫战。 (3)北京的战斗,概况,赵三多,天津,主观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合剿杀,清政府态度:镇压招抚联合列强镇压,失败原因,1.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论战,其中的顽固势力包括顽固派和洋务派。,2.对康梁跪着造反的理解: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进行资产

5、阶级改良。他们是在不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不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3.戊戌变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百日维新,广义则包含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团体的出现、百日维新等。 4.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废除了八股取士,但科举制则是在1905年废除的。 5.光绪皇帝是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主张感动下支持变法的,其支持变法的目的在于巩固清朝统治,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6.义和团运动虽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二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扶清灭洋”只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顽固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点,1.在保留君主问题上主张相同。前两者维护君主专制,后者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这主要是由于前两派都是清朝统治阶级,必然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封建统治,而后者虽然采用改良的方法,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但其主张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2.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洋务派与维新派是一致的。但洋务派把学习西方科技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以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维新派则以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至于顽固派则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7、反对向西方学习。,3.在是否兴民权问题上,洋务派与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振兴民权的主张。这主要是双方阶级立场不同。顽固派、洋务派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权,反对兴民权。维新派则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主张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4.在变法问题上,顽固派和洋务派统称为顽固势力,顽固派主张不变,洋务派主张在科技方面局部应变,维新派则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全局性改良。,19世纪晚期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

8、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分析,甲午战争以后的守旧党为顽固派,只想保持现状;中立党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党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想通过“作乱”,即武装斗争来救国。,答案为C,咸丰十一年(1861)初,奕上疏奏陈:“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这份奏折,不能表明奕已经( ),奕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最大隐患,即心腹之患。,答案选B,A.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被侵略的险恶景象 B.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乃是最大隐患 C.

9、有防范外来侵略的思想 D.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心腹之患,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2)不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

10、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A.直接推动了大机器化生产 B.打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势力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清政府的图强自救,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但很多方面存在差异,A、C两项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不具备推动大机器化生产的先进因素,而清政府的图强自救早在洋务运动中就表现出来了,只有打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才是二者的共同点。,答案为B,1.关于公车上书的史料解读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

11、,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言率由则外患相迫,必至不守不成,言无为而诸国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谓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长安久治乎?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公车上书,这段材料选自康有为的上书,它反

12、映了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变法的目的。康有为在这段材料里论述变法主张时,引用儒家经典及儒家代表人物的语句,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到了“变”的理论依据。康有为“治”“变”的目的在于“光宗庙之威灵”和“实现自强”。通过这段材料可以加深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救亡运动的进步性,也可以加深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认识。,2.关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史料解读 最恨和约,误国误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揭贴所说:“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们走的是“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道路。根据义和团揭贴可知“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