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

上传人:沧海****3 文档编号:14181071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1407/T 0142020 1 旱作黑芝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作黑芝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及 生产档案等栽培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晋中市旱作农业生产区域黑芝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 GB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 496 肥料

2、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14/T 1391 芝麻旱地保苗技术规程 DB14/T 1598 枣园间作芝麻种植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种植地选择符合黑芝麻生产要求的肥力较高、生态环境良好、排水通畅的地块,远离矿区、工厂和 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土壤环境要求符合GB 15618的规定。种植黑芝麻地块方圆1km不得 种有白芝麻。 4 生产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选茬与整地 黑芝麻忌连作,轮作年限至少相隔5年以上,前茬作物宜为高粱、谷子、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在上 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深耕,秋翻深度为20 cm25 cm,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入冬前进行耙耢,充 分接纳秋冬雨雪。春季播

3、种前要旋耕,耕深10 cm15 cm,并施入基肥,旋耕后及时耙耱碎土,达到土 壤疏松,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便于播种。 4.1.2 施基肥 黑芝麻施肥符合NY/T 496和DB14/T 1391规程,施肥量根据土地肥力情况适当调整。黑芝麻施基肥, 每667 m 2施腐熟优质农家肥1 t2 t和微生物菌肥1 kg2 kg;施化肥,每667 m2使用尿素10 kg、过磷 酸钙2.5 kg和硫酸钾5 kg,或使用三元复合肥20 kg30 kg。 DB1407/T 0142020 2 4.1.3 选种 选择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适宜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商品性好的中晚熟黑 芝麻品种,种子

4、质量符合GB 4407.2的规定。 4.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摊晒在日光下1 d2 d,再用50%多菌灵按种子质量的0.3%进行拌种。 4.2 播种 4.2.1 播期 在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70 %80 %时,地表5 cm地温稳定在15 以上,即可露地播种,地表5 cm 地温稳定在11 以上,即可覆膜播种,播期符合DB 14/T 1391规程,不得晚于5月30日。墒情差时,要 在雨后抢墒播种。 播种时要通过调节播期尽量使黑芝麻生育需水期和年降雨期同步。 4.2.2 播种方法及深度 黑芝麻可用微型小粒作物播种机播种,播种方式可用条播或穴播,播深2 cm左右,墒情较差时适当 深播,达3

5、cm4 cm。播种时做到下籽均匀,播后立即镇压。 4.2.3 播量与种植密度 条播每667 m 2用种量1 kg1.5 kg;穴播每667 m2用种量为0.5 kg0.6 kg,根据不同土地的质地、 墒情合理调整播种量。等行距条播时,单秆型品种的行距为20 cm50 cm,分枝型品种的行距为30 cm 60 cm;宽窄行条播时,单秆型品种宽行行距为40 cm左右、窄行行距为30 cm左右,分枝型品种宽行60 cm 左右、窄行40 cm左右。穴播时,定行距30 cm左右,穴距30cm40 cm。播种时要根据种植密度,合理 调整行距和穴距。 4.2.4 地膜覆盖 黑芝麻穴播时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

6、覆膜时要做到垄面平整, 地膜与地面贴实, 地膜封严。 黑芝麻 成熟收获后要及时清理、回收地膜。 4.3 田间管理 4.3.1 破除板结 黑芝麻播种后如遇大雨,雨后天晴及时破除板结。 4.3.2 查苗补苗 在黑芝麻出苗后,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应检查原因,及时催芽补种。 4.3.3 间苗和定苗 黑芝麻长出3对4对真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条播,定株距为15 cm18 cm;穴播,每穴留苗2亩 3苗。根据土地的肥力和墒情合理确定株距、每穴留苗数。黑芝麻单秆型品种每667 m 2留苗1.2万1.5 万株,分枝型品种每667 m 2留苗1万1.2万株。 4.3.4 中耕 DB1407/T 0142020 3

7、黑芝麻到34叶期结合定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达4 cm6 cm即可;进入初花期后进行第二次中 耕除草,深度达6 cm8 cm,并进行追肥、培土。封行以后不可再中耕。 4.4 追肥 黑芝麻追肥根据长势情况适时进行。追施氮肥,结合下雨每667 m 2施尿素5 kg10 kg;喷施叶面 肥,每667 m 2叶面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 kg40 kg。单秆型黑芝麻在现蕾期和初花期进 行追肥,分枝型品种以分枝和现蕾时追肥为主。地力薄、植株长势差的地块,早进行追肥。 4.5 打顶 黑芝麻进入开花末期时要进行人工打顶。在收获前10 d15 d,摘除顶花。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8、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防除、农业防除、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 治。农药的使用严格执行GB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使用农药防除病虫害要轮换交替用药,使用后 并将药瓶等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 5.2 物理防除 5.2.1 人工摘除卵块、虫叶;及时拔除病株。 5.2.2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将频振灯、黑光灯或高压汞灯放置在成虫盛发期的黑芝麻田 间和地头,可诱杀地老虎、蝼蛄、盲蝽象等主要黑芝麻害虫的成虫;利用蚜虫趋黄色特点,在田间每 667 m 2挂黄板 20 张25 张粘杀有翅蚜虫。 5.2.3 利用害虫的趋异性,在田间放置害虫性诱剂诱捕器诱捕害虫。 5.3

9、农业防除 5.3.1 选用抗性品种。 5.3.2 合理的轮作换茬,秋、春季深耕整地。 5.3.3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5.3.4 平衡施肥,合理间苗、中耕,除去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5.4 生物防除 5.4.1 利用自然天敌七星瓢虫、食蚜蝇、螳螂、寄生蜂、步甲等来防除害虫。 5.4.2 采用生物菌如苏云金杆菌(Bt)乳剂、青虫菌液、苏云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等防 治病虫害。使用药剂白僵菌 15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使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 500 倍液喷雾防除天蛾。 5.4.3 利用苦参碱、烟碱苦内酯、大蒜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使用 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 浮剂 150 倍

10、液喷雾来防治蚜虫;使用 10%可湿性粉剂大蒜素 300 倍液喷雾来防治枯萎病。 5.5 化学防治 DB1407/T 0142020 4 5.5.1 病害防除 a) 茎点枯病 该病一般在黑芝麻茎生长后期发病严重,每667 m 2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50 g,兑水50 kg喷雾。也 可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 b) 枯萎病和疫病 在黑芝麻枯萎病和疫病发病时,每667 m 2使用25%瑞枯霉25 g兑水40 kg喷雾,或用36%甲基硫菌灵 悬浮剂600倍液喷雾,也可用硫酸铜10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雾1次,连喷2次3次。 c) 青枯病 每667 m 2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

11、剂50 g,兑水50 kg喷雾来防治。 5.5.2 虫害防除 a) 小地老虎 每667 m 2用米糠或酒糟15 kg加入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 mL和40%辛硫磷乳油600 mL搅拌均匀, 闷堆5 h,黄昏时放置田间来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块,每667 m 2可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 20 kg左右于傍晚灌根。 b) 金龟子、蝼蛄 每667 m 2用10 %毒死蜱药剂150 g与细土15 kg拌匀撒施,防治蝼蛄、金龟子。 c) 蚜虫 黑芝麻苗期有点片发生时及时防治蚜虫,用5%吡虫啉或5%啶虫脒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5.3 草害防除 播后芽前进行地表封闭。 每6

12、67 m 2使用50%乙草胺乳油120 mL、 72%异丙甲草胺乳油150 mL兑水40 kg 50 kg喷雾处理。 6 收获与贮藏 6.1 当黑芝麻植株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中下部叶片已有大部分脱落,中部蒴果籽粒饱满,种皮呈现固 有色泽时适时收获,收获时期符合 DB14/T 1598 规定。黑芝麻宜在上午和阴天收割,可用割铺机收割, 也可人工收割,收割后捆成小捆晾晒,晒干后逐捆脱粒,籽粒晒干后清选干净。种子含水量达到 8%以 下,净度在 98%以上方可入库储存。 6.2 储存选择通风干燥的地点,底层垫上有防潮隔潮物,合理堆放,同时将仓库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 并进行消毒处理。种子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仓库温度、湿度、病虫鼠害,进行开仓通风。 7 生产档案 建立旱作黑芝麻标准化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种植的品种、种植环境、前茬作物情况、播种时间、肥 料使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保存期为3年。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