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79108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案例《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 朱李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陪伴“小蜗牛”成长的故事东莞凤岗明贤学校 朱李长 作为一名不算优秀的父亲,我只是一边承担着这个角色,一边修正自己;我的儿子在各方面也不是很出类拔萃,但我和全天下的父母亲一样,很“自恋”地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最可爱、最可心的。回忆起和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不仅感叹岁月的流逝,也感恩亲情的温暖,不仅指尖灵动,敲击了如下文字:一、扮演“父母”和“师者”的双面人 花絮(一):看在我眼里,学在心里 平时我一再教育儿子洗完脚后要及时把洒出地面的水泳拖把拖干净,开始他一直做得很好,结果有一天没有做,我问他是不是忘记了,他很理直气壮地告诉我:“爷爷也不拖。”我心想:怎么坏的一学就会?当晚我就和孩子爷爷“约法三章

2、”,让他要在儿子面前树立起好榜样的作用,一些邋遢要、不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改正,从此我们很注意在儿子面前的言行。我们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平时家里很和睦,儿子如果对爷爷奶奶不尊重,我会很严格教育,我向他强调爷爷奶奶辈分最大、岁数最大,我们必须尊重和孝敬他们,更不可以对他们用命令的口气说话。长此以往,儿子也知道要对爷爷奶奶好,有一次他去比赛前,因为爸爸和爷爷都出差了,儿子很担心地对奶奶说家里就剩下妈妈和奶奶两人了,结果奶奶告诉他妈妈也要出差,儿子顿时心软地对奶奶说:“家里就你一个人了,我枕头底下的盒子里有一百多块钱,你没钱了可以拿去用。”奶奶听了很是感动。当然这只是个小插曲,但通过为人父母的好的示

3、范,却能使孩子学习到不少“正能量”。 分析与对策: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作为父母,必须从点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会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怎么做人和做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外面的时间还模糊不清,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这件事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这样做等许多问题。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从而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不能以“工作忙”作为疏于了解的理由,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结合具体一件事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教育孩子要孝敬

4、长辈,要和他说明原因、阐明道理以及这样做的好处等等。比如能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大人的负担,就是好孩子的表现,使孩子慢慢地懂得帮助别人、做好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好的。二、演绎“牵手”到“放手”的变奏曲 花絮(二):他说“我不敢!” 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他从出生到现在,家里每一个大人都细心的呵护着,爷爷奶奶更是。奶奶不用上班,在家里做做家务,有一天,我回家进门没有看见儿子,就问她:“弟弟(家乡称呼为小男孩)在哪里?”她忍不住笑道:“你们每个人回来第一句话都是问这个?”是啊,家里大人总是把目光看着他,离开视线就容易牵挂。平时大事小事即使我不帮他做,爷爷、奶奶、爸爸一个个代劳,到上幼

5、儿园中班后我才发现他和很多同龄孩子相比,自理能力和胆量要差很多。有一次班主任告诉我,为了锻炼他的胆量,让他到文印室王老师那取一份资料,他的回答是“我不敢!”从此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或许我们大人一直怕他“摔跤”,总是紧紧牵着他的小手,殊不知,这样剥夺了他“摔跤”的权利,长此以往,他或许连“独立行走”的能力也会丧失。 花絮(三):他说“我敢!” 从那时候开始,我想我们不再“包办”了,在家里先让他自己刷牙、洗脸、洗脚,和婆婆再三声明吃饭的时候不能让他边吃边玩,更不能喂他。学校组织的跳舞比赛要在外校表演,我决定不跟随让他独自去,结果家里大人们反对声一片,我一再解释有老师陪同,他们才放心。比赛回来后,

6、我发现他明显自信了,胆子也大了。一天他看见邻居家的哥哥在吃冰激凌,也很想吃就说要买,我对他说要吃的话必需自己拿着钱去小店买,我心想他不大敢,结果他很果断地说:“我敢!”就自己拽着两元钱去买。小店离家不远也不近,还要拐弯,马路边有车子和路人,但是十几分钟后他一边开心的舔着冰激凌,一边小跑回家,奶奶看见了就夸他:“我们弟弟长大了!” 分析与对策 按照万物的生长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主权应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但在中国的许多家庭,可能也包括我,家长过多地收权、揽权;首先是不敢放手,源自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和孩子的不自信,同时也是不肯放手,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监管”,让孩子越来

7、越懂事,结果导致不放手,始终把孩子攥在手掌心。孩子不仅缺失了自由成长的机会,而且自我保护本能也逐渐退化,这即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育,又影响孩子的心里成长。 所以家长首先要“放心,”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运行轨迹,尊重其成长规律是对他最好的教育,放心是一种尊重姿态,就像种子种到土里需要一个发芽期,如若你胡乱浇水施肥,后果必然是扼杀。待到小苗长出地面,您也不必过于“勤劳”,“拔苗助长”只会造成禾苗的死亡和毁灭。接着就是“放手”,只有及时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去。让他们经历风雨,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他们的羽翼才日益丰富,筋骨才能变得强壮,思想才能变丰实。当然放手也需要艺术,不是放之任之不管,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出手管好他们首次行为,关注“第一次”的发生给予“第一次”以最好的教育,再渐渐放开。只要做到了放心和放手,孩子将来不论对和错,不管成功或者失败,他们都会坦然面对,会从挫折中学会担当,会从成功中总结经验。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张文亮的这首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在将来的岁月中,我仍旧要和我的“小蜗牛”一起闻着花香,感受威风、听鸟叫虫鸣、看满天星斗作者简介:朱李长,男,江西赣州人。作为孩子的父亲,深知教育好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的这篇案例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