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8093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一上册教师教学案全套(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中避雨丰子恺教学目标: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教师用书 P35页)三、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写到黑板上,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残骛楼諍

3、锩瀨濟溆塹籟。如: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4. 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课件展示问题: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六、设置情景,深入探究:师生合作读选定的文段,感

4、悟、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1. 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了解。2.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七、体验活动:教师导入: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八、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引入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九、布置作业:1.

5、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2.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附:板书设计:山中避雨(丰子恺)我 主题 女孩“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 乐 怨天尤人“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我的感兴,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以 苦闷万状拉胡琴,体验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教 欢喜 和唱与山村青年依依不舍 和 无比快乐、风筝鲁 迅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 感悟、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3 多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感悟、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教学难点:多角度探

6、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放风筝的经历吗?能说说放风筝的感受吗?(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放风筝的快乐。可是,你知道吗,著名的作家鲁迅一见到北方的冬季天空上有风筝浮动时,是惊异又悲哀。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风筝。(板书:风筝 鲁迅)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生谈,师补充)二、教学新课(一) 整体感知1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个标记。2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疑难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7、(二)深入阅读:1汇总学生疑问。2依课文段落顺序师生一起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师生共同解决好下列问题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为什么在北京冬季放风筝于我是一种惊异与悲哀?(板书:惊异 悲哀)点拨:联系上文可知,在“我”的记忆里,放风筝是温和的春日,可北京此时是肃杀的严冬,地上还有积雪,所以是“惊异”,联系后文,原来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来。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由此,我们得到的经验是: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可以通过阅读这句话所在文字的上文,同时联系后文来理解。b.为什

8、么要极写弟弟的可怜,哥哥的凶暴?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因为它已经从探究文章内容上升到探究写法上,而且这个问题颇有难度。教师点拨同学们请思考,解答这个问题,要研读哪一个或几个自然段?3、4自然段是课文泼墨般至美的文字,抒写得情真意切,是本文的精彩语段。我们一起来品读它,同时,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你从哪儿能读出弟弟可怜来?(生谈)同学们请看课本22页的插图,你能认出哪一个是弟弟吗?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吗?“喜形于色”,“欢呼雀跃”都可以形容他的心情,弟弟执着地仰头观望,即使“项为之强”也在所不惜。所以,同学们说,读的时候你应该怎样读?鹅娅尽損

9、鹌惨歷茏鴛賴。明确:陶醉地读,语速较慢。你能读读吗?生(读)你知道此时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仰望苍穹,似乎连白云也在对他微笑。可爱又可怜的弟弟慧心发现,要自己用枯竹做风筝。兄弟二人就有了误解与冲突。还有哪些地方能读出弟弟的可怜呢?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我”的凶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一次同学们说应如何读?你读一读。对,读出愤怒,语速要快。(读)作者说,后来怎样不知道。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弟弟的心灵深处,想一想当时他做何感想?(生谈)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心理揣测?(后文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同学们想一想,弟弟那么可怜,哥哥为什么还那么粗暴地对待他?归纳:“我”认为风筝是

10、没出息孩子的玩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了这么大的圈子,你知道作者极力描写弟弟的可怜与哥哥的凶暴,原因何在吗?明确:为了形成对比,进一步表现我的后悔与自责;为了突出主旨批判作者精神的虐杀与封建思想。(板书:对比,突出主旨)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后来,为什么“我”读了一本书,明白了事理,还称不幸?归纳:明白了事理,“我”的良心受到惩罚,所以不幸。为什么弟弟忘了,我的心反而沉重着?归纳:被虐杀者不抗争,作为精神虐杀者的我永无补过的机会。其他小组的问题我们课后将之张贴在学习园地的“百家争鸣”栏目里,还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上我们就探究到这里。渗釤呛俨匀谔鱉

11、调硯錦。三、总结提高: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事理?(生谈)归纳:要敢于自省;误解、冲突中也有亲情;要追求科学思想;明白游戏是正当的。一篇文章有时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阅读。(板书:自省 亲情 科学 游戏 多角度)鲁迅先生用真情与巧思将文章写得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蝴蝶风筝,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希望今后大家能反复品读,进一步感悟。课后,请大家欣赏两篇有关风筝的美文。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教学反思:5、回 忆 我 的 母 亲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

12、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教学时间:三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2、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导语: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辍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五、读课文,理

13、清段落结构(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六、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 教学环节:一、提问字、词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

14、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思,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四、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 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独立总结。五、作业 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第 三 课 时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一、检查上节课的

15、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三、概括文章主题: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2、选了哪些小事?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四、总结写作特点: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