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7992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测验考试专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2、“牂羊坟首,三星在柳” 前一句是“歇后语”,后一句是“借喻”。3、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有尔雅、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4、埤雅(宋陆佃)方言(汉扬雄)5、史记三家注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有李善注和五臣住。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6、李善注的特点: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的考证为主。7、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8、泮读为畔(假借)9、读为、读曰的功用是“易其字”,“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10、毛传:“思,辞也”(是虚词)11、“凫,雁丑

2、”(类属)12、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朝,如字”。朝应读“zho”.13、庸谓之凇,转语也。(转是音转)14、俞樾的著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15、借“谷”为“榖”是借用。16、“人涉 否”,“”为“ng”的假借。17、连绵词从来源看,译自西域葡萄、玻璃。译自梵文刹那、夜叉18、无羽毛以御寒暑(偏义合成词,偏寒);几至成败(偏败);即有缓急(偏急)19、缓急、祸福、存亡偏义合成词20、判断是互训:吹嘘、讽诵、歌咏、奉承、意志、追逐21、“暨,日颇见也”用的训诂方式:义界22、“辍(暂时停止),车小缺复合者也”23、释义的方式是(义界):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尔雅释宫“宫中之

3、门谓之闱,” 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 说文衣部“衰,草雨衣也” 说文车部“榖,辐所凑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4、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释义方式:义界25、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训诂方式(设立义界)26、尔雅释兽“兄,似牛,犀,似豚” 训诂方式(义界)27、“盗,逃也”训诂方式(推因)28、周礼“伏祭”,“伏”是“副”的同音假借,也可选“杀”。29、“伏腊”“伏”是“杀”30、“负,背也,置项背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推因)31、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守其本意,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32、“哈尔滨”(满语);“吉林”(满语);“齐齐哈尔”(达

4、斡尔族语); “拉萨”(藏语)33、汉语的外来词分两种:1、来自国内各兄弟民族的2、来自国外的34、来自西域蒲萄、苜蓿、狮子35、来自印度古语(梵语)佛、浮图、菩萨、三藏、和尚、沙门36、来自佛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药神)。37、译自马来语槟榔38、译自爪哇语仁频39、来自西洋语言阿芙蓉、鸦片、火轮舟、火轮车、铁辙、量天尺、千里镜、自来火、千斤秤40、来自外来语刹那、瞬间、弹指、须臾41、“蝗虫”应当为“虫蝗”42、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声训)43、雨,羽也,若鸟羽之动则散也。(声训)44、月,阙也,满则阙也。(声训)45、司马迁的史

5、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三史”。后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又称为“四史”。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2、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成果。3、黄侃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意思是:说“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4、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小学”。5、庄子用“野马”和“尘埃”的重复说法来加强对污浊环境的描写。6、训诂的核心解释字词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这些内容。8、汉代

6、人的章句,弊在言繁词碎,但于明章旨、析段落、理线索、揭大意等方面颇有可取。9、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有尔雅、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10、埤雅(宋陆佃) 方言(汉扬雄)11、音义兼注的专著有经典释文(唐陆德明)12、形音义合解的专著有: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13、汉代训诂大家有:汉代的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14、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音义。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15、史记三家注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有李善注和五臣住。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16、泮读为畔(假借)17、读若

7、(读如)这术语多用来拟声注音,为比方之词。18、俞樾的著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19、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20、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名方言,寻语源。21、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以文害辞”22解释词义方式有三种互训,义界,推因。23、互训是以古书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据的。24、黄侃说“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陆宗达加以发挥,说“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做义界”。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25、义界的原则:义界应以能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为基本原则,也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地

8、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以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26、推因的途径是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征”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27、词义的特点:1、概括性2、客观性28、人对词义的理解的主观性不能超越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范围2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守其本意,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30、关于词义的引申问题的阐述,段玉裁是首创。31、词义的引申归纳为理性、形比、礼俗三种32、汉语的外来词分两种:1、来自国内各兄弟民族的2、来自国外的33、寺庙的佛教徒: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34、黄侃说青年必读二十五种书: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

9、;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为庄子、荀子;集部二书,为文选、文心雕龙;还有小学二书,为说文、广韵。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35、段玉裁说:“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以下义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形书也。”36、黄侃说:四类(尔雅说文方言释名)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加点词注释1、方言解“格”为“来”,“格物”即“来于物”。2、“原隰裒矣”。“原”、“隰”是人居住的平原地区两种不同的地形,高而平的地方叫“原”,低而湿的地方叫“隰”。裒,聚结的意思。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3、“牂羊坟首,三星在柳”“大”。 前一句是“歇后语”,后一句是“借喻”。4、小大之狱(案件),

10、虽不能察,必以情(“诚”的通假字,真实的心意)5、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以(有)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6、犀几有皮,而色资(凭借)丹漆。7、亦孔之傀(坏、怪异)8、佼佼(在平常中突出的)9、尔雅释诂:哉、胎、权舆,做“开始”讲。10、辞(或作“词”)这术语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11“王后不与,摄而荐豆笾彻”。 于“豆”言“荐”(聚集)12、梦黄能、射兽能(熊)13、“武气绝,半日复息”(本意是呼吸)14、凡祭祀,饰(清洁)其牛牲。(如果只有梳妆打扮也可选)15、披(敞开)心腹,见情素,堕(输)肝胆。16、诸将微闻(伺探、伺察)其计17、悲秋风之动容(秋风吹起来)18、害(何)浣害否,归宁父

11、母。19、何以速(招至)我狱20、蛰虫昭苏(苏醒)21、可怜(可爱)体无比;可怜(使人怜悯)身上衣正单;可怜(可惜)无数山;可怜(可惜)小陆不同居;可怜(可怪)陌上离离草。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22、汝为人臣子(并列词组);大臣相与阴谋(偏正辞组);亦雁荡具体(动宾词组,具有大体之形)而微者;獗似母猴,母猴(单纯词,只是一种猴子的名称)似人;计犹豫(连绵词,迟疑不决)未有所决;望洋(连绵词,仰视)向若而叹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23、无羽毛以御寒暑(偏义合成词,偏寒,寒冷);几至成败(偏败,失败);即有缓急(偏急)24祈父!予王之爪牙(勇士武将)25将军者,国之爪牙(勇士)26、此诸将或任腹心(

12、心腹,亲近的人)27、内外臣僚,皆其腹心(心腹)28、“溺其人民”(百姓,庶民)29、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相安)30、“暨,日颇见也”(偏斜)31、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仇敌,怨耦。表示坏的方面)32、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同伴,佳耦,表示好的方面)33、彼节(关节)者有间。34、时穷节(节操)乃见。35、薄林薄,林木相迫之义。“外薄四海”、“薄,迫也”、“雷风相薄”、“宋师未陈而薄之”、“薄而观之”、“半涉而薄我”“薄诸河”都是“迫”义。“日薄西山”是“迫近”之义。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85、获则取之(活捉取左耳而成一方俘虏)86、种树之书(农艺)87、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阴”是暗中,

13、“阴中”即暗中中伤)88、而相牧司连坐(互相监视)89、胥后令邯郸(等候)90、大石侧立千尺(倾斜而立)91、(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豪门贵族的子弟)92、则国无幸民(侥幸,幸免)93、而文章致繁(刺绣品)9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特殊副词,称代受事者)95、技经肯綮之未尝(紧附在骨头上的肉,要害)96、当其同舟而济(渡)9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憾)98、不求闻达于诸侯(通达、显达)99、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100、倾绿蚁(酒)101、千里共婵娟(月亮)102、学而优则仕(有余力也)103、跋(踩)前踬(绊倒)后104、从数骑出微行(小道)105、君子不齿(不能同列)106、楚师败绩

14、(车翻)107、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或高)108、师旷之聪(耳力)109、百姓有过(民)110、之子于归(出嫁)111、将殡于曲沃(入殓后停丧行葬)112、始作俑者(人偶)113、何以拜姑嫜(丈夫的母亲与父亲)114、且许子何不为陶冶(制陶冶铁)115、由也升堂矣(正厅),未入于室也(内室)116、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东西墙)117、塞(用砖堵上)向(朝北的窗口)槿(用泥抹上)户118、夫子式而听之(扶着轼敬礼)119、其要在三寸辖(安插在车轴两端的销子)120、师退,次于召陵(驻扎)121、穷则独善其身(不得仕进)12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所)123、仆赖先人绪业(遗业)124、愧君千里分滋味(感谢)125、掘其丘冢(高坟)126、罪在肤躬(身体)127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借用)128、自我捐之(弃、抛弃)129花钿委地无人收(弃、抛弃)130、文公如齐,惠公如秦(到)131、固而近于费(坚固)132、武烈太子偏能写真(画像)133、多行不义必自毙(倒下去)134、九月叔苴(拾取)135、造于莱门(前往,到)136、布帛长短同(麻布)137、堂上不粪(扫除)138、秋收敛而助不给(丰足)139、颜色憔悴(脸色)疏或正义:唐代训诂学家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