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人物特写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177444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之人物特写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百家讲坛之人物特写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之人物特写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之人物特写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 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 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一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 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要学会勤俭过日子, 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 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 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

2、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 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

3、:“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 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 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

4、,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 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 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 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 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 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 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

5、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 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 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思想开明注重实际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 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 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6、。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 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 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 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

7、谈判的时候,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 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 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 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 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 利。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 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 育家和大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