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73475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1)原因: 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思想解放,(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 政治变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等) 近代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2)表现: 衣的方面,从粗布大衫、旗人服装到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食的方面,

2、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四合院、茅草平房到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风俗方面,简约文明的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简约,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

3、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19世纪40年代起,中西餐并行于世 (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后 3、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20世纪30年代前后),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4、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3)变化特点: 城乡发展不平衡;中西合璧;传统为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下列表述反映了民国时期服装特点的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 迁”图片展览活动,右列 四幅图片中展示的服饰, 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 最时尚的列宁装的是 A.图4 B.图5 C.图6 D.图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5、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 B.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国力 D.禁绝西方文化 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右侧是

6、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 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 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变革婚

7、俗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近来,大陆与台湾的政界人士的交往对话中,双方多以“先生”“女士”相称。近代以来中国人际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女士”的称呼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时D.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8、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1)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据材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特点?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交通: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

9、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2)通讯: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人与人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铁路交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九五

10、”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 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一五”期间建成宝鸡到成都的铁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铁路交通:,中国最早的汽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建成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2)公路交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

11、影响(应用),(3)水路交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近代第一个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4)航空运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1949年中国有了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民航大国,1909年,机械师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2、(5)通讯工具,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电报在中国,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在中国,3.互联网发展迅速,1875年,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电讯事业快速发展。,(5)通讯工具,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中国社会经济的

13、不断发展;,各届政府的重视和提倡;,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原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影响,社会: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经济: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 工业文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政治:催生新阶级发展壮大,推动社会革命和改革进步,文化: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加速思想解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4、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自行车 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地铁 A B C D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秀才

15、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通过什么途径变成了现实 A.宇宙载人飞船 B.天文探测仪 C.电影 D.互联网 当今社会生活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1902年,上海的一个黄包车夫在看到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时有感而发,“完了!这东西要是多起来,我就得失业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就没着落了。”该新式交通工具是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16、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B台湾C山东D新疆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应用),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淞沪铁路 B. 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 D. 京汉铁路 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