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框架图.doc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4176276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框架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框架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框架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框架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框架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框架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框架图.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三章 1、 人的发展的特性:未完成性、能动性2、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额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3、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对人的发展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4、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 个体的能动性是认的发展的动力 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奋斗 第四章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发

2、展与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 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制约 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和影响 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础4、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对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5、教育的政治 教育通过早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功能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

3、民主政治建设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6、教育的生态功能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活动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7、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流动的基础8、教育社会流动功能 其次,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 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和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教育具有自身活动的特点,规律与原理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10、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基础性中的地位和

4、作用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先导性 全局性 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11、国兴科教的重大举措 普及义务教育的方法 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 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12、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公共投入不足 城乡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农民工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义务教育 要巩固和完善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扩大教育优质面13、怎样努力办好让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还要继续普及和巩固 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五章 1、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定向作用 调控作用 评价作用2、 什么是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和制度的制约教

5、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教育目的是根据人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 个人本位论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目的的价值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 取向的类型 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社会本位论 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并无其他目的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课程客观性1、教育制度的特点 规范性 历史性 强制性 原始时代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进入古代阶级社会后 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发展,它的方向是终身教育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3、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变革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继续调整中

6、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调整高等教育质量 第一个真正进入人视野的课程问题由斯宾塞1859年提出4、课程理论的发展 杜威发表儿童与课程是影响深远的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该书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5、课程发展上争论 学科课程VS 活动课程几个问题 课程的一元论VS 多样化 社会6、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 学生7、课程目标设置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 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8、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表现性

7、目标的陈述方式9、课程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直线式与螺旋式10、课程内容的组织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1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 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 的趋势 讲求学习方式多样化1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改变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注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1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倡导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知

8、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 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第八章 教学知识框架图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学活动。有计划的组织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发展自身的,养成良好的逐步形成,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全面发展的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最有效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构成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3、 教学的任务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操与态度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4、教学过程的性质 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和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引起求知欲 感知教材 传授接收教学 理解教材5、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接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