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3129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课件-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产权法,郑翔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 邮箱地址:,知识产权论 郑成思著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知识产权法 吴汉东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9年版 知识产权法 郑成思著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知识产权研究 郑成思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6年始出版 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第版美国法精要 阿瑟.R.米勒 迈克尔.H.戴维斯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参考书目,教学内容,1. 知识产权法概论 2.著作权法 3.专利法 4.商标法 5.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 客体 内容,继承权,民事权利的分类,财产权与人

2、身权 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与权利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又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物权的概念,物权为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物权是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享有的支配权利,即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源自物的权利归属,即法律确认某物归某人所有,使其对物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物权的特征,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 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债权,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一定给付的民事

3、法律关系。 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债务人为给付的权利。,物权与债权的区别,物权与债权制度共同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财产权制度,两者的联系表现为物权是债权发生的前提和结果,债权是物权变动的媒介 。 但两者在义务主体、权利内容、权利设定、标的、权利期限限制、追及力与优先性以及保护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物权和债权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二、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 三、在权利设定上的区别 四、物权的标的是物 五、在期限上的区别 六、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七、在保护方法上的区别,民事责任的特点,民事责任以民事主体违反民事

4、义务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为前提。 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加害人)补偿对另一方当事人(受害人)的损害为主要目的。 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民事责任的分类,1、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其他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因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与人身权益而产生的责任。 其他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2、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财产责任,是指让民事违法行为人承担财产上的不利后果,使受害人得到财产上补偿的民事责任。 非财产责任,是指为防止或消除损害后果使受损害的非财产权利得到恢复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无限责

5、任,是指责任人应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的责任。 有限责任,是指债务人得以一定范围内或限额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4、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单独责任是指由一个民事主体独立地承担的民事责任, 共同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并且都有过错,从而应共同地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责任。共同责任可分为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共同民事责任的分类,按份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各自承担一定份额的民事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没有连带关系。,共同民事责任的分类,连带责任是因违反连带债务或者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责任,各个责任人之间具有连带关系。所谓连带关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都不

6、分份额,不分先后次序地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 补充责任,是指在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民事责任时,由有关的人对不足部分依法予以补充的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5、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了损害而应承担的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不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因果关系是决定行为人责任的基本要件 不必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问题 适用范围由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责任原则,指在当事人双方对损

7、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由法院根据公平观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由当事人合理地负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它是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商号、地理标记、发明权、发现权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总称 是和物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的一类民事权利。,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的现实形态就是人类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成果的总和。 知识是人类对认识的

8、描述 知识是具体的、确定的,不是无形和不可捉摸的,它只是无实体的。,知识产权的性质,(一)知识产权的性质属于私权。 私权是与公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与一般财产权比较,第一,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 第二,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虽然都是专有权,但有形财产的专有权一般都可以通过占有相关的客体得到保护;知识产权的客体却表现为一定的信息,对信息是很难通过“占有”加以保护的。有形财产的客体与专有权一般是不可分离的。知识产权的客体与专有权却往往是分离的,对它们的保护就要困难得多。,知识产权的特点,(一)无形性(客体的非物质性) 无形的是权利

9、还是客体? 1知识产权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知识产权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和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4知识产权的侵权变得容易,知识产权的特点,(二)专有性 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1与物权相比,排他的侧重不同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相对的,物权的专有性是绝对的。,知识产权的特点,(三)地域性 知识产权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1不同于物权。 2地域性特点在今天有突破,但还是会较长期的存在,知识产权的特点,(四)时间性 是指知识产权的财产权部分只在有效期

10、内受法律保护 1与有形财产权区别 2不绝对,知识产权法律关系,1、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权利人和义务人。(原始取得、继受取得、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 2、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经营标记、经营资信) 3、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和其他人的义务。,知识产权的主体,从权利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的主体即为权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权人、专利人、商标权人等;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的主体则为权利人及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 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以创造者

11、的身份资格为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知识产权的主体,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从而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分享利益的情形 知识产权法对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以有别于一般财产法所采取的“有限制的国民待遇原则”,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1知识不具有实体性,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栖身”于物质载体。 2知识作为形式,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 3知识作为形式,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创造发明,或是工商业标记,只要描述出来,在空间上就可以无限地复制自己。,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

12、创造性 非物质性 公开性 社会性,知识产权的范围,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该公约对知识产权的范围划定如下: 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著作权) 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的权利(著作邻接权) 关于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发明专利权及发明奖励权),知识产权的范围,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发现权) 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外观设计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权) 关于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商标权、商号权) 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以及一切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由于智力活动产生的权利。,知识产权的范围,-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即邻接权)

13、-商标权 -地理标记权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专利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未公开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权),知识产权的范围,工业产权 商标权 + 专利权 知识产权 工业产权 + 著作权(版权) 商标权 + 专利权 + 著作权,知识产权的分类,文学产权(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和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创造性智力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资信权,与信息财产的区别,信息财产包括: 作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而保护的知识信息 原处于非专有领域的公共信息 未公开披露而通过保密实现其价值的商业信息,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

14、权的主体制度 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 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 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 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以保护作者和传播者的专有权利为宗旨,客体范围除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外,还涉及计算机软件。 专利权法律制度:针对工业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成果,保护创造者的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商标权法律制度:针对工商业活动中的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保护注册商标所有人对标记的独占性权利。 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商号、地理标记、商业秘密等尚未形成特定权利,未纳入专门法予以保护的智力成果或者识别标记,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给予必要的保护。,知识产权法法律法规,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专利法 专利法实施细则,知识产权法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商标法 商标法实施细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反不正当竞争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