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173049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从字顺最新版本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2、.,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第一:准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

3、不用“歧义”语。,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

4、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第二:连贯,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1、人称清楚。,2、立足点清楚。,.,文章要连贯,应做到:,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 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1、人称清楚,.,2、立足点清楚,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

5、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文章要连贯,应做到:,.,第三:分寸,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棋手说:“三局。”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在上

6、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分寸”主要体现在:,1、褒贬恰当,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贬义词” 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比如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 语是准确的。而如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分寸”主要体现在

7、:,2、得体,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 小和尚 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前步高!” 下山时后面脚步的位置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所以,仍然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这个小和尚能随地点的变化而更换恰当的用语,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奖赏。这样因地、因时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的言辞,就

8、是注意了“得体”与否。,.,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

9、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原文: 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抢座,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病句诊疗,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病句诊疗,.,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

10、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母亲,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配,病句诊疗,.,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病句诊疗,.,牛刀小试,1、歧义 王亮从电

11、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 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小华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约他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2、连贯 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的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 安静的夜里,月光在天上寂寥凡间的大地,毫无畏惧的月光与大地凝聚在一起。 四川汶川大地震,无数生命在危险中,这时候,警察叔叔你却伟大着,毫无畏惧地伸出无私奉献的身躯,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个大地震中。,.,小结:句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是相辅相成的,从语义上看,句子各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集中的、相对完整的意思;从语法

12、角度来看,正确的句子应该结构严谨、关系一致、语序正确;从修辞角度来看,好的句子应该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准确简练。,.,3、语感 他的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能唤起我们心中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启迪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尤其难忘的是,那些年长的老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浊流的奔涌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小结:文章写完后,同学们要通

13、过小声地读来感受一下,看看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包括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等。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好的文章总是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

14、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句中没有生僻的字,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这就叫文从字顺。,.,教师赠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 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写作实践,选择你最熟悉或喜欢的景物,写一篇作文。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 提示:1、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2、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景物哪方面的特点。 3、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思想感情的写景作文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4、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